我把微博里喜欢抱怨的关注都分了类,发现了他们每日抱怨的东西不外乎这么几项:爱人不爱,工作不顺,挣钱不多,考试没过,天气不好,友邻不睦,朋友不义……周遭生活的一切...
2025-05-04
“喜欢狗的人,在心理上更青睐雄性,而养猫者恰恰相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光兴指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对狗的依赖,与人类内心潜在的泛性爱意识有关。这种泛性爱的概念,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性生理的狭义概念,而是一种与性心理有关,包含语言、精神、生理及行为等诸多层面的广泛概念。
“一些人一提到性爱,就想到性交配的层面,这实际上是十分狭隘的。人与宠物间的泛性爱,也并不是指网络上流传的‘人兽交配’一类的段子。人在与狗接触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甚至生活上将狗视为伴侣,产生心理上的依恋。”
“说到人与狗的泛性爱,我们可以将之具象化,比如一些家庭中,女主人爱狗成癖,甚至晚上抱着狗睡觉,将老公赶下床,这就是性爱转移的一种体现。因为狗的出现,转移了夫妻间一部分本该给予对方的感情。”徐光兴戏言,在这样的情况下,狗就充当了一个第三者的角色,但这样的角色一般情况下非但不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反倒可以有利于家庭稳定。因为狗充当了承担感情转移的载体,人便更不容易将对配偶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采访中,徐光兴再三强调,所谓的泛性爱很多时候并不伴有性行为、或性幻想,而仅仅是一种可以转移或转化人的欲望的途径。“泛性爱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不能与‘人兽交配’等极端变态案例混为一谈。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一些社会组织开发出的‘狗医生’动物治疗项目,通过选拔性格温顺的犬类,让它们作为动物代表,去医院慰问病人,去老人院看望老者,去特殊学校跟孩子们玩耍,从而减轻人精神和心理上存在的压力,都是一种利用人对宠物的泛性爱心理,从而达到治愈人们心理创伤,抚慰人心的心理学疗法。”
在泛性爱的大背景下,人类滋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养犬心理。一些在感情上受到创伤的人,也会因为狗的忠诚,而选择将信任与情感寄托在狗的身上。
而说到大多数养犬人的心理需求,则与人内心深处对施爱与被爱的渴求有关。
徐光兴举例指出,一些空巢老人,往往通过养狗的方式,转移自己对子女的思念,这正是一种施爱的体现,也是人们常说的移情。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爱找不到依托,于是就要找一个类似于子女的伴侣型动物来爱。而说到对被爱的渴求,一些在城市里独自生活的青年单身人士选择养狗,在此过程中,感到自己被需要,在回家时,觉得狗在为自己守候,这正体现了人类渴望被挂念、被在乎的心理。
另外,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出现变动,一些人因无法承受这当中所带来的诚信缺失,害怕受到欺骗,从而减少人际交往,而更专注于和伴侣宠物进行感情沟通,这也是当今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选择养狗的原因之一。
说到当下最热门的宠物消费,在分析这部分消费者心理时,一些人提出不解:对于狗来说,可能只有吃到嘴里的东西才是最实惠的,为何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宠物做美容、买装饰品?其实对于养犬者,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的宠物消费,更多满足的是自己的内心需求,而非宠物的需求。
针对这样的疑问,徐光兴则指出:这与人们希望自己的伴侣更加漂亮的心理相同,自己的宠物因为漂亮而受到外人的称赞,也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正如我们会为自己爱的人挑选衣服一样,在打扮自己的宠物狗时,人的内心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97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把微博里喜欢抱怨的关注都分了类,发现了他们每日抱怨的东西不外乎这么几项:爱人不爱,工作不顺,挣钱不多,考试没过,天气不好,友邻不睦,朋友不义……周遭生活的一切...
2025-05-04
“最近身体越来越差,记性也不好,真是老了。”43岁的户籍警老侯向《生命时报》记者感慨。“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26岁的韩洋在生日聚会上唱...
2025-05-04
女人的衣橱中总会有很多漂亮的衣服,或艳丽,或淡雅,或干炼,或性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搭配。你是否知道,衣服也有语言呢?事实上,不仅当我们刻意为某些场合选...
2025-05-04
瑞典知名心理学家亨里克·埃德伯格在博文中指出,人们日常表达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表达方式不当。其实,你的音调、语速甚至肢体语言都是沟通的一部分,它们传达的信息也左右...
2025-05-04
1.喜欢白色的男人。他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和无可救药的浪漫迷情的男人。回忆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情思,容易依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游走,自恋倾向颇严重,对身边的人、...
2025-05-04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最常说谎的人,当他的大脑转换成假装模式时,也会有下意识的信号可以被抓住,普通人可以像测谎仪一样,抓住说谎者的口实。这项研...
2025-05-04
英国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说《新鲜空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威尔逊喜欢新鲜空气的程度,无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兰的一家高级旅馆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
2025-05-04
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人格和B型人格。前者又被称为完美人格,他们在工作上有紧迫感,自我期望值高,成就动机强烈,总希望在最少时间里完成最多的工作,而不...
2025-05-04
色彩不仅能调剂心情,还能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若是能巧妙地利用好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实在是妙用无穷。其中,白色是最包容的颜色,被誉为圣洁的色彩,穿白色衣服会让人显得更...
2025-05-04
美国有一位作家,讲述了他在大学时第一次谈恋爱的经过。他看上了一位特别有艺术气质的女孩。那个女孩钢琴弹得非常棒,人长得也极为美丽,是学校公认的美人。于是,他就写了...
2025-05-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