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生物:打哈欠会传染吗?

2025-11-04 心理健康
【摘要】:下午第一节课,无聊。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在上面自说自话,下面学生,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不知所措。一个哈欠打破了群体静默的尴尬,此起彼伏的在即将睡去的孩子们之间“击

下午第一节课,无聊。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在上面自说自话,下面学生,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不知所措。一个哈欠打破了群体静默的尴尬,此起彼伏的在即将睡去的孩子们之间“击鼓传哈”,轮到你了——6秒钟,局部肌肉充分伸展,更多的氧气涌入肺叶,渗入血管,导入大脑,伴随着流泪、揉眼、遮嘴——有种“小爽”的感觉,更爽的是没有被老师发现,窃笑地看向四周,猛的直面一张来不及遮住的正在打哈欠的血盆大口,牙齿缝中夹带着午饭时的韭菜,吓了一跳……打哈欠会传染的!

“传染的哈欠”是我们从社群生活的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一种肢体语言。在古猿社群中,它的重复出现,表达着“我困”的含义。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比“你妈叫你回家吃饭”那个时间点更晚一些,古猿社群中某个精力弱些的家伙打了第一个打哈欠,其实它打的不是哈欠,也不是寂寞,是疲惫。旁边“看”到或“听”到哈欠的古猿进行模仿,帮着宣传队伍中“有同志需要休息”的消息,一时间哈欠四起,社群成员达成共识,停止跋涉,打尖儿住店。

在我们祖先生活的茹毛饮血的年代,社群生活依赖团结的力量,维系社群行动整齐划一的关键因素是交流。快速,有效,是重中之重。残酷的环境渐渐令活下来的古猿社群,发展出了让沟通更顺畅,能表达更多含义的语言。超越了原来简单音节代表的“我饿、我疼、我怕”及打哈欠表达的“我困”的效率。这要感谢我们逐渐发达起来的大脑,让一切表达皆有可能。在我们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埋伏着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它们在我们看到或者听到某种动作时被激活,促使我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

说白了,所谓的“哈欠传染”其实就是“哈欠模仿”。你是那种看到别人打哈欠、听到别人打哈欠、想到打哈欠这个动作,自己也容易被“传染”打哈欠的人吗?甚至你在看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都已经打了好几个舒服的哈欠了?若答案肯定,那么恭喜你,你天生发达的镜像神经元赋予了你超强的语言习得潜力。同时,你比那些对别人的哈欠无动于衷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圈里的倾诉对象。多愁善感、易于产生共鸣、富有同情心是你的特质。陪哥们儿喝大酒、逗哏骂娘;陪姐妹掉眼泪、捧哏诅咒是你的天职。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2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格:懒惰成性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