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种很私密的个人体验,也是人生最深刻的情感之一,然而,它却很难定义,因为爱情是千面神,它每时每刻都在演着不同的爱情故事而永不重复。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觉...
2025-01-24
什么是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又称为厌恶制约法或处罚法,主要是应用负性的强烈刺激,以惩罚来消除不良的行为。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的适应症有:◆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戒除烟、酒或药瘾、革除性变态。◆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矫治。
厌恶疗法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电击厌恶法。以一定强度的感应电作为疼痛刺激,或以轻度电休克作为负性刺激,将患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患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法,又称化学性厌恶疗法。即在患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应用化学药物,如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阿朴吗啡(apomorphine)、戒酒硫(antabuse),或有强烈恶臭的氨水,使患者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饮食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较长。
让嗜酒者服用戒酒硫,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1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精产生厌恶情绪。此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菜蒙(Lemere)所治疗的4096例嗜酒者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第三种是橡皮圈厌恶法。通过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圈引起疼痛作为负性刺激,主要用于治疗强迫观念。
第四种是羞耻厌恶法,主要用来纠正变态性行为。即命令患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变态性行为,从而使患者自己感到羞耻,用此作为负性刺激促使患者改正变态行为。
第五种是想象厌恶法,即将医生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景与患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但想象的方法有时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予的刺激那样有效。
药物和电击都比较痛苦,所以施用几次后,就应该训练患者自己应用想象厌恶法。一旦遇到烟、酒或性兴奋对象时,立刻想象到痛苦的惩罚感受,从而产生厌恶反应。想象厌恶法也可以在开始时就应用于某些性变态者。如异装癖、露阴癖等,即使患者想象自己在异常性行为时被人发现,当场抓获,受到严厉处罚等,从而用想象中的负性刺激来克制异常性行为。这种方法有人也称之为“隐闭性敏感法”
此外,心理医生也会针对具体情况使用各种各样的负性刺激。比如有的医生在治疗强迫观念时,要求患者每次出现强迫观念时即自动停止呼吸,用憋气导致的窘迫感来抑制强迫观念的涌现。
厌恶疗法也要采用消极强化(惩罚)和积极强化(奖赏)相结合的手段。一般来说,这种相结合的手段有较好的疗效。因为一种行为发生受到惩罚而不出现,或出现另外的正常行为可以得到奖赏时,惩罚的效果就会更持久,而副作用也较少。例如,孩子骂人时要受到责备(惩罚),而出现文明礼貌的行为时进行及时表扬(奖赏),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很快变得有礼貌。
厌恶疗法在消除不良行为的同时,可以建立起良好的适应性行为。这种良好的适应性行为本身对治疗效果就是一种强化。人们往往认为,厌恶疗法完全是以惩罚为基础,其实这是误解。
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患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进行治疗,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连续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患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厌恶疗法一定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所以在所有心理治疗方法中,厌恶疗法是最后一种选择。医生在治疗之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患者建立条件性辨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4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爱情心理测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爱情是一种很私密的个人体验,也是人生最深刻的情感之一,然而,它却很难定义,因为爱情是千面神,它每时每刻都在演着不同的爱情故事而永不重复。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觉...
2025-01-24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生于1933年,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毕业于布鲁克林学院及耶鲁大学。核心思想数十年来,“菲利普·津巴多”(Phili...
2025-01-24
什么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将心理体验——包括想法、感受和行为,分解成它们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去探索这些成分如何通过相互联系从而形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2025-01-24
诚如其名,机能主义的关注点在于事物的功能,及其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事物的定义。如果说结构主义是“阳”,那么机能主义就是“阴”,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结构主义...
2025-01-24
在所有的心理学思想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最为关注无意识心理(有时候被称作潜意识心理,但是这一术语如今在学界已经不再使用)。精神分析的典型步骤是,病人与精神分析师定期...
2025-01-24
同“季节性情绪障碍”一样,“围产期抑郁”这一术语在专业领域也界定了一种重度抑郁发作类型。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一疾病不仅包括那些刚刚生产的女子(也就是罹患“产后抑...
2025-01-24
旧称“失智症”,现称“神经认知损伤”,其程度分为轻度或者重度,这种分类对于初期的排查和诊断很有帮助。神经认知障碍患者会在记忆、学习和意识等层面体现出系统性和整体...
2025-01-24
慢性创伤性脑病是一种在那些经年累月遭受脑部冲击的运动员中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头部冲击的程度甚至低于脑震荡。头部如果长期受到反复性的冲击,大脑中就会创造并且积累某种...
2025-01-24
尽管谵妄与神经认知损伤同时发生,但是其出现一般非常突然,甚至在患者本来十分健康的情况下迅速发病。所幸,该病在数日或者数周之后或许会自行缓解。患者多为生活环境突然...
2025-01-24
物质滥用和物质依赖是广泛存在的问题,至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则很难确定,饱受争论。物质相关障碍主要体现为物质对于身体产生的效果,而所谓“物...
2025-01-2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