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我的孩子头脑反应很灵活,但是很粗心。翻开他的作业本,看看他的作业,明明答案是3个字,他会写两个字,你要是问他,他肯定能说出正确答案来。看看他的试卷,平...
2025-01-25
虔诚的宗教徒,能够很镇静地接受强烈的疼痛;有的精神病患者受自责妄想的支配,咬掉自己的舌头,却没有疼痛的表现,心因性牙痛,癔病性关节痛,幻肢痛等等,都说明心理因素对痛觉的作用问题。
中医学在关于心理因素对痛觉的作用问题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对疼痛的原理有如下的概括:“痛则不通,气血壅滞也,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即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使脏腑经络的气血阻塞不通,皆可产生疼痛,而气血通畅则不痛。故“心寂皆痛微,心躁则痛甚”,即情绪镇静,疼痛可以减轻,情绪烦躁,疼痛就加重。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神明即指人的感知觉、情绪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因为心主神、主血脉、主汗,所以疼痛反应时,伴有情绪不愉快、脉搏变化、汗分泌增多的现象。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于激烈或持久也会引起气机失调。《内经》指出“气伤痛”。悸痛也主要是由消极心理因素引起的,《医学入门》谓:“夫悸痛内因七情,怔仲惊悸,似痛非痛。”心理因素又是引起胸腹疼痛的内因之一,《医学正传》谓:“胃脘当心而痛……由痰涎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
心理因素对痛觉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分散:痛冲动能够由同时给予的其他刺激而减少或改变。
实验研究证明,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比集中到其他刺激物上,痛阈有很大的下降,即疼痛的敏感性提高。例如,牙痛病人,在集中注意力于紧张的工作上时,会忘却疼痛,但当夜间在床上休息时,牙痛就特别明显。战士在战场上追击敌人,有的受了伤却不觉得痛,还继续战斗。在人体皮肤上涂上芥末能减轻体内的疼痛等。
(2)态度:人对疼痛的态度,以及人对产生痛的情境的认识,都会对痛觉发生重要的影响。
一位学者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重伤士兵的行为进行研究。他发现被送到战地医院的伤兵32%的人因剧痛需要注射吗啡,其余的多数病员不承认因战伤而感到痛苦,其中只有极少数感到痛苦但不需要医药处理。战后,这位学者又回到普通医院工作,对类似战时受伤的一般外伤进行治疗,他们当中83%的人苦诉剧痛,要求注射吗啡。前后对比,病人态度大不一样,这位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对创伤态度的差别造成的,创伤本身与所受的痛苦之间并无单纯的直接关系。受伤的士兵或感激别人把他从危险的战场中救出来,或为死里逃生而庆幸愉快,因此认为受伤算不了什么。而一般的外伤病员却把外科手术看成是一种痛苦的、灾难的事情。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他们痛觉的差别。
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儿童在玩耍的时候,自己摔倒碰破皮肉,往往嘻嘻一笑,事情就过去了。可是在他犯了错误时,作为惩罚拍他一下,他可能流泪甚至因痛而放声大哭。
(3)意志: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对严重的毁伤、形体的疼痛有着巨大的抗痛力量,使其疼痛反应减弱。
青年女工王世芳烧伤面积达98%,她以坚强的意志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治疗,终于战胜了疼痛,战胜了烧伤,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4)暗示:医学临床与实验都证明暗示对痛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的学者发现头痛病人中,有的人可用中性药(安慰剂)解除疼痛。有的医生使用音乐和噪音的方法镇痛,进行了5000例手术,但有的学者实验研究未发现噪音的镇痛效果。因此认为临床上的成功是暗示的结果。
有的人亲人患了胃癌,当他自己觉得腹部痉挛时,就以为自己也患了严重的疾病,并且病情不断加剧。可是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无病,他的病痛便突然消失了。
(5)个人经验:儿童早期痛的经验,对以后痛的体验有深刻的影响。
有些父母对儿童平常的割伤和撞伤表现大惊小怪,这可能使儿童长大后对疼痛过于敏感惧怕,有的父母对儿童遭到伤害,没有多大反应,这可使儿童长大后对疼痛反应迟钝。
实验研究证明,在测痛的过程中,受试者想象自己过去疼痛的情境,可使痛阈降低15%。
临床经验表明,对即将发生疼痛的不安心情会加强疼痛,对手术的恐惧在手术后可能使疼痛加重。
(6)情绪:生活经验和实验研究表明,积极的、乐观的、愉快的情绪,可以抑制创伤引起的疼痛或者削弱这种疼痛的强度。消极的、恐惧的、焦虑的情绪,可增加创伤的疼痛刺激的强度。
实验研究表明,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的痛阈平均高26%。
人的心理因素对痛觉的作用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主要是通过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实现的。
痛觉是人脑对机体内外疼痛刺激物的反映。痛觉感受器把痛觉刺激信号传到皮层下中枢丘脑,再由丘脑传到大脑皮层感觉区,经大脑分析综合活动而形成痛觉。
痛觉产生及其强度,一方面取决于痛觉刺激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机能状态。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大脑对痛觉既有增强、延长的作用,也有抑制、减弱或消除的作用。人的大脑皮层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人体最高调节器,对人体整个生理过程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
有的学者实验表明,在人身上经过43次实验形成了对热(45℃)和对痛(63℃)的条件性血管反射以后,把热刺激放在原来疼痛的位置,而把痛刺激放在原来热的位置,受试者的反应不是根据刺激的性质,而是根据刺激的位置。这个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对痛觉的调节作用。
新近的心理学与生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例如记忆、情绪、注意力、思想与信念等)是人脑高级部位的机能,它们表现了神经冲动的实际活动。因此,心理活动能伴随产生人脑高级部位的神经冲动,干扰与阻止痛觉刺激的神经冲动向大脑感觉中枢的传递,这可能就是心理因素对痛觉作用的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5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孩子粗心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问题描述:我的孩子头脑反应很灵活,但是很粗心。翻开他的作业本,看看他的作业,明明答案是3个字,他会写两个字,你要是问他,他肯定能说出正确答案来。看看他的试卷,平...
2025-01-25
双性恋是什么意思?双性恋是指对男女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或性冲动的性取向。即既是异性恋者,又是同性恋者。双性恋有两种表现状态:一种是稳定长期的双性恋,即自性...
2025-01-25
卡尔·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是家里六个孩子中...
2025-01-25
亚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syndrome,Asperger's,简称AS)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可归类为孤独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
2025-01-25
逃避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1、过分敏感:特别害怕遭到别人的批评和嘲笑,害怕自己闹笑话。2、只要无法确定对方怀有无条件的好意,就会避免跟对方建立关系。3、避免可能令...
2025-01-25
什么是补偿心理呢?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机能)。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了克服这些偏差,于是从心理方面寻找出路,力求得到补偿。自卑感愈强的人...
2025-01-25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一种驱力——力比多人与生俱来就有性本能,性本能携带着数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或称精神能量,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
2025-01-25
边际效应是什么意思?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
2025-01-25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确切的忧郁症指数,可以做一下马丁·塞格利曼介绍的这个测试。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LenoreRadloff所设计的这个忧郁症测试题,即使不去看心...
2025-01-25
如果你有一些令人在意的症状时,可用下面的问卷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罹患了抑郁症。回答时以最近的情况做答。结果分析:0分没有1分偶尔2分经常3分常常以上最基本的测试,大...
2025-01-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