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说过电休克疗法?如果没有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病人,在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走进了一间屋子,窗户紧闭,门被最后一位护士关好,锁上。病人...
2025-01-27
一个少年,带着邪恶而扭曲的笑容,他酗酒、滥交,有暴力倾向,带着与他年纪相仿,爱好相同的伙伴们到处寻欢作乐。他们痛打街边的流浪汉,对一个欲强奸少女的流氓大打出手,抢劫一位作家的公寓,闯入一位富婆的家中……少年漫无边际地游荡,恣意释放本我的冲动,原想如此放浪下去,没想到这一次他栽在了自己人手里,不仅被警察逮捕,还以杀人罪被判入狱14年。
这是电影《发条橙》中主人公亚历克斯的遭遇。在亚历克斯放下了手里的物品,脱光了衣服接受狱警检查时,观众是否期待,几年之后亚历克斯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重新回到社会,变成一个“新人”?亚历克斯的确接受了改造,和普通的犯人改造不同,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当时的政府对像亚历克斯一样的青年采取了实验性的治疗措施,也就是行为主义疗法。
接下来,我们看到,亚历克斯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实验品”。在被注射过某种药物之后,医生用个人电影的方式给他呈现极端残忍、血腥、暴力、色情的犯罪事件,用仪器撑开他的眼睛,画面不断放大,强迫性地给“实验品”提供刺激。在药物的作用下,亚历克斯的本我欲望和身体变化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先天的快感和药物引起的呕吐感让他非常难受。最终实验成功了,亚历克斯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性欲且绝对不会危害社会的“新人”。
看着亚历克斯从精神抖擞的小混混变成了木讷的傻瓜,许多人咒骂政府官员的愚蠢和医生的无能。此言差矣。不要以为他们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摧残自己的同类,从医生的观点来看,他们在拯救走向堕落的同类,而使用的方法则来自一个伟大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医生给亚历克斯使用了经典条件反射、厌恶疗法,可谓行为主义疗法之最高代表。
20世纪初,行为主义最大的应用就是用厌恶疗法来改造社会的“不良分子”。所谓厌恶疗法,就是将个体的不良行为和一种会造成负面感受的刺激联系起来,比如电击的疼痛、难闻的气味、血腥的场面,一旦条件反射形成,“不良分子”想要做坏事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负面刺激,从而打消做坏事的冲动。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派别,行为主义无疑是最科幻,最具独创性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摒弃人类意识,关注外界刺激和个体反应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由环境决定,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增加和消除。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说,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异常革命。20世纪初,将人当作机器的思潮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潮,笛卡尔将人看作毫无思想的机器,拉美利特写了一本思想著作,直接叫做《人是机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政府、独裁统治、社会控制论甚嚣尘上,行为主义为统治阶层的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疗法也成为摧残人性的武器。
中国有句成语叫“过犹不及”,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有过犹不及的倾向,因为它直接把人当机器对待。人文主义者倡导的爱、尊严、人性、自由,这些在行为主义者眼里都是幻觉,在他们眼中,人和马、猫、狗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猫、狗的大脑构造相对简单些,人只能算作比较复杂的机器。
行为主义在统治心理学界近半个世纪后由盛转衰,其中有外界原因,比如认知学派的兴起,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行为主义受到普遍批评的就是它拒绝承认精神的存在,认为心理研究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这种观点的确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它对人类主观存在的蔑视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尽管行为主义的理论、实验和社会功能引来了诸多谩骂,行为主义所采用的一些疗法还是被后人继承下来,至今为人们所用。常见的疗法便是行为矫正。这是一种通过学习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技术,又称为行为改变或行为治疗。
儿童阶段的口吃、发脾气、说谎、盗窃等不良行为,都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治疗。改变弱智儿童的不适当行为、不良情绪,训练其自理能力,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行为矫正比较困难,但是对吸烟、酗酒、吸毒等行为也有一定效果。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行为矫正中的强化原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人事管理的新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矫正的应用,尤其是正强化、负强化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面对一个喜欢在课堂上随便插嘴的学生,行为矫正的方法是最好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爱插嘴的动机就是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然而直接的、过度的批评会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表现兴趣。行为矫正则引导他放弃与邻座说话、影响正常教学的表现方式,用合适的方法表现自己。
下面是对上课爱插嘴学生的行为矫正过程:
1.测定基准线。记录其上课期间随意插嘴的次数,比如45分钟内插嘴8次,以此为基准。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可选择不同的科目观察,将平均次数作为矫正前的参照数据。
2.选择强化物。通过家访、与家长约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对哪方面感兴趣。比如,喜欢老师发的红五星,喜欢看连载漫画。
3.与学生达成口头协议后,开始进行行为矫正。如果一节课插嘴的次数少于基准线1次,可获得代币券1张;少2次,获代币券2张,以此类推。5张代币券可换得1颗红五星,集齐10颗红五星,可获得《名侦探柯南》最新一期漫画。反之,如果超过基准线1次,罚代币券1张,以此类推。
当然,行为矫正也会给人一种操纵别人的印象,老师对于学生行为的调整属于操纵,医生对于患者的行为也是操纵,埃里克森就不止一次被指责操纵他的病人。对此,他的回答是,每一位母亲都在操纵她的婴儿,如此一来,婴儿才可能顺利存活。实际上,当你到商店购物时,就会在不经意间被售货员的意图操纵;当你到餐厅用餐时,得意地选择了一份上等牛排,你肯定不会想到,这可能正是侍者想要的结果。
实际上,生命原本就是一场操纵,关键在于其中的尺度。就像《发条橙》的小说作者安东尼·伯吉斯所说,彻底的善与彻底的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行为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再也不可能回到“人是机器”的时代。不过,新的理论、新的思潮是否能将人从彻底的善、彻底的恶当中拉出来,将人看作独立的、有机的、富有个性的人?在未来的社会体制中,个人能否按照自己的选择行动,还是像一个上了发条的人一样,被他人支配,没有自己的主张?这个疑问,似乎永无答案。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6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你是否听说过电休克疗法?如果没有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病人,在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走进了一间屋子,窗户紧闭,门被最后一位护士关好,锁上。病人...
2025-01-27
心理学试图为解释人类行为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可惜很少有人能做到。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哪个理论能够涵盖最广泛的领域,而在于这些理论怎样...
2025-01-27
埃里克森除了是精神分析师、发展心理学家和神经病学家,还是一位心理传记学家。埃里克森于1902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他出生之前就抛弃了他的母...
2025-01-27
关于人的行为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很多实验,对个体的行为在各种情境下会做什么进行了分析。我的假设是,对于整部机器,想要了解它对什么有用,必须先看看它的轮子。所以,接...
2025-01-27
恐惧,是一种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情绪的一种。通俗地讲,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不能摆脱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情...
2025-01-27
当你听到“心理学家”这个词语时,首先映入你脑海当中的,很可能不会是一个出现在实验室中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更大概率的是一名面相和蔼的男人或者女人,坐在一张舒适的...
2025-01-27
卡尔·荣格CarlJung生于1875年,出生地:瑞士,图尔高。卒于1961年,逝世地:瑞士,苏黎世。毕业于巴塞尔大学。卡尔·荣格的核心思想卡尔·荣格(Carl...
2025-01-27
卡伦·霍妮KarenHorney生于1885年,出生地: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卒于1952年,逝世地:纽约州,纽约市。毕业于弗莱堡大学、哥...
2025-01-27
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Frankl生于1905年,出生地:奥匈帝国,维也纳。卒于1997年,逝世地: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核...
2025-01-27
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生于1913年,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卒于2007年,逝世地:纽约州,纽约市。毕业于纽约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
2025-01-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