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说不清它是精神还是物质,抑或是一种能量。记忆的效果多种多样,但又不稳定。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有的时候能够通过努力回想记起来,有的...
2025-01-27
与我们相关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另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远隔关系的物体。对于那些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我想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以一种特殊的力度和活性对这些物体展开想象?或者说,为什么它们可以在我们的想象中产生远超其他物体的巨大的影响?
解释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人类存在这样的特点,即总是给予眼前事物以足够密切的关注,却对远离自身的物体置之不理。所有与我们相关的物体都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不禁又要问:当某一物体离我们多远时,我们对才会对它视若无睹,以至于对它的认知变得模糊且微弱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显然,我们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点是很难被我们的想象遗忘的,相反,我们的情感和感官经常会将那些空间和时间点反馈于想象之中。这就像我们无论怎样想象未来,终究还是应该时刻反思现在一样。若一个物体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就会将它放在对应的秩序和位置上,然后再对它产生概念和认知。我们在观察与我们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目光不是从一个离我们极近的物体瞬间转移到一个离我们极远的物体上,而是必须经过一些中间的物体来过渡。从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中断心灵活动势必会弱化认知的影响,这样我们的想象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思,以至于不能对事物形成集中且持续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与我们的距离很近,或者说它很容易被我们接近,那么,虽然我们能感受到这个物体的存在,但也很难感受到对它的认知活力的减弱,因为我们对它的认知活力和两个因素是呈正相关的,一是我们与该物体的距离,二是接近该物体的难易程度。
在分别考虑接近和远离我们的物体时,我们可以借助前者与我们的关系,对它产生较强力度和活性的感知;而由于我们对后者的想象出现了断裂,所以我们对它的感知往往是微弱和不完整的。这便是远近物体对我们的想象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接近我们的物体比远离我们的物体在情感和意志上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人们才更乐意关注与自己接近的物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相比于我们三十年后的样子,我们更愿意聆听别人对我们现在的评价;相比于国外的一户人家着了火,我们更关心自己家中坏了一面镜子。
虽然时间和空间上的远隔都可以对我们的想象、意志以及情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相比于空间上的远隔,时间上的远隔所造成的影响更大。我们随时会关注国外的状况,但是我们很少会关心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主要是因为时间与空间上的远隔具有不同的特质。空间具有延伸性,各部分空间的秩序是相同的,它们可以同时呈现在感官之上;但是时间的任何部分都是不能同时共存的。我们的感官可以将延伸的各部分空间结合起来,也能在想象中将之结合,但时间的各部分是彼此分开的,所以它们不能在我们的想象中并存。如果说空间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可以连成线的点,那么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想象中无法连成线的点。
除了遵循时间和空间点的思维方式,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方式也有此类特点。例如,历史学家在管理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时,总是习惯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由一个历史对象引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历史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前的阐述来解释现在的问题:人们现在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主要取决于当前的想象。在此刻的想象中,我们才能对那些远隔的物体产生相应的概念和认知。我们的想象很少会从现在的物体上转移到过去的物体上,自然的运作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即从上一个时间点转移到下一个时间点,从现在的时间点转移到未来的时间点。若想让我们的想象发挥更大的作用,遵循认知的这种转移顺序是绝对有必要的。
要判断时间的连续关系,可以借助我们的想象与认知之间的相似关系来实现。假如我们在此刻考虑以前和未来的两个时间点,并且要求这两个时间点与现在的间隔是相同的,那么抽象地考虑,这两个时间点与现在的关系是基本相同的。因为过了相同的时间后,未来的时间点将成为现在的,过去的时间点也是曾经的现在。
最终,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的时间点和未来的时间点若与现在保持相同距离的话,它们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是相似的,但前提条件是消除想象的特质。我们总是愿意向前发展,而不愿向后审视。这与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再从现在都未来的思考方式是一致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6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记忆力心理学:记忆的奥妙之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记忆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说不清它是精神还是物质,抑或是一种能量。记忆的效果多种多样,但又不稳定。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有的时候能够通过努力回想记起来,有的...
2025-01-27
勒内·笛卡尔RenéDescartes生于1596年,出生地:法兰西王国,图赖讷拉海。卒于1650年,逝世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毕业于普瓦提埃大学。核心思想勒...
2025-01-27
保尔·布罗卡PaulBroca生于1824年,出生地:法国,吉伦特河,圣·富瓦·拉·格朗。卒于1880年,逝世地: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大学。核心思想保尔·布罗...
2025-01-27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生于1842年,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卒于1910年,逝世地:新罕布什尔州,塔姆沃斯市。毕业于哈佛大学。核心思想威廉·詹姆...
2025-01-27
生理学家认为,人体的构造及其生理过程,加之历代祖先的历史,能够影响人类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此则不敢苟同,他们认为:我们的经历成就了今日的我们,而且,我们所...
2025-01-27
约翰·B.华生JohnB.Watson生于1878年,出生地:南卡罗来纳州,特拉弗勒斯·雷斯特。卒于1958年,逝世地:纽约州,纽约市。毕业于福尔曼大学和芝加哥...
2025-01-27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Thorndike生于1874年,出生地: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伯格。卒于1949年,逝世地:纽约州,蒙特罗斯。毕业于卫斯理大学、哈佛大...
2025-01-27
B.F.斯金纳B.F.Skinner生于1904年,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卒于1990年,逝世地: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哈佛大学。...
2025-01-27
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实验心理学,如果你是第一次选修心理学课程,你肯定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尤其不会想到,实验心理学会非常强调统计学和方法学。对于心理学学生也是...
2025-01-27
自从冯特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心理学便快速发展起来。1883年,也就是冯特创立实验室的四年后,赫尔在美国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此后心理学实验室在全美遍地开花。到...
2025-01-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