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地震后,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2025-03-25 心理健康
【摘要】: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伤残后果,如何营救存活者,如何抢救伤者、安置幸存者成为头等大事。笔者认为,灾后的心理干预同样不可忽视。灾难幸存者普遍存在死亡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伤残后果,如何营救存活者,如何抢救伤者、安置幸存者成为头等大事。笔者认为,灾后的心理干预同样不可忽视。

灾难幸存者普遍存在死亡烙印、死亡恐惧、死亡负罪感。死亡烙印包括对灾难的记忆和印象,它们无一例外地跟死亡、垂死,以及大规模的毁灭相关。很多幸存者噩梦连连,对跟灾难有关的信息极端敏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重新引起恐慌。他们会感到在死亡前束手无策,感觉自然本身是危险的、致命的。

除此之外,还表现为沉浸在死去亲友难以自拔的回忆中,出现自我谴责、心灵麻木甚至暴力倾向。因为灾难的发生,人们怀疑开始社会的公正。无辜者遭难而恶人却无报应的现象,更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的崩溃。

灾难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必要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的人生将充满阻力,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也可能成为一种奢望。

研究发现,幸存者的心理健康,会因他们在困境中所面对的一些行为作用而有所改善。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关注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承认灾难制造者该负的责任;给那些希望重建家园的人们以机会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总之,给幸存者总的感觉是——至少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步骤来帮助他们的精神世界恢复正常。

救灾工作是一项具有极大心理冲击的工作。此项工作因为时时面临死亡、损坏,特别是救灾者直接跟死者、伤者的身体接触,通常会使得他们受到极为强烈的精神刺激,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理障碍。换言之,救灾者自己很可能成为需要被援助的人。

通常情况下,可怕的死亡、损失和破坏调动了人们的反应机制,救援者会产生一种投身于某种崇高事业的使命感,从而能够超时工作、超水平发挥。

但当他们感到准备不足,无法完成自己分内工作时,他们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和绝望。此外,救灾工作自身的危险性会给救灾者留下可怕的后遗惊惧,如果不加克服,有关灾难的噩梦将会大量占据救援者的生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理伤害。

灾难发生后,对救灾者最简单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就是鼓励他们跟别人倾诉,和盘托出自己的心理冲击,宣泄自己的痛苦经历。而组织有相同经历的团体来进行倾诉活动,将更为有效。问题严重的救灾者,还需要专业人员设法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将促进人们对灾难的适应,并更快地迎接新生活。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治疗灾后心神障碍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