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女人都有英雄情结。所以嫦娥会爱上后羿,虞姬爱上霸王,李靖会有红拂来夜奔,司马相如会有卓文君投怀送抱。不对!又有学者跳出来引经据典:中国向...
2025-03-25
冬意渐深,诸事繁复,但我依旧惦记着那些同居着、正准备同居以及刚刚别离同居生活的大学生们。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我更多地是从心理层面来关注大学生同居一族的。
虽然大学生同居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但是在今天又不得不重提。因课题研究的需要,我在今年这个早到的“寒冬”里,带着几个学生就此进行了专题调查采访。
在被调研的包括国家、省部重点大学在内21所大学中,获得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一个是占学生总数39%的大学生有过性经历,二是有53.2%的学生在同居(已经超过大学生总数的一半),而有过同居经历的比例已高达62.7%(其中也有同居之后分手的) 我想数字是枯燥的,事实也是平淡的,然而这看上去很美的大学生同居潮却并不美。
这里,姑且不谈大学生“可以结婚就可以同居”的论断是否有失偏颇,也不谈大学生同居对学风和校风以及自身带来何种不利影响,我只是想就当下大学生同居现象背后的心理成因做些透析。
第一是好奇跟风心理。如今的大学生因为年轻好奇、喜欢追逐时尚,所以对同居同样持有跟风赶潮的动机。认为别人同居很有派、很时尚,我也来一把同居。这其中从众和趋同的心理所占的比重较大。
大一的男生W,来自并不富裕的偏远农村,但是小伙子品学兼优,人长得也帅,他看到那些成绩比自己差,自身条件比自己弱的同学都找到女朋友同居,过起了俨然小夫妻的生活,心理不免有些失落感。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同学们恰恰就拿他没有同居女朋友来调侃他,受不了同学们奚落的他,旋即找了一个同班的女生,买简易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之后,两人就住到了一起。类似像W同学这样,认为同居是种时尚的学生真还不在少数。 第二是及时行乐的心理。
在当今的高校仍然流行着“不在乎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观念,不管两人之间有爱没爱,有情没情,是否非要同居,大凡都有一拍即合的同居对象,同居几天算几天,同居一段是一段。因为带着这种心理的男生和女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贸然住在一起,一般都是早聚晚散。
Y是一个生性活泼开朗、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女生,在情感方面也不太收敛,且听她如是说:“别的女生找男生同居,我也可以。至于能同居多长时间,我可不管。”带着这样的心理,她努力挖掘了一个外语系的男生,他俩双方家庭条件都不错。女生Y提出不需要男生掏一分钱,就是要同居,男生当然求之不得。
在这样没有感情基础和心理准备下,带着及时行乐的心理,同居3个月后就颇感腻味,不久便劳燕分飞了。像他们这样的情况,占大学生同居比例的1/3。 第三个是减缓压力的心理。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习期间家庭条件的困窘,而学费过高,生活压力过大;还有一些是临近毕业之前为就业、生存问题而忧心忡忡。这就有了减压的需求。
但面对这些压力,他们很难进行自我调节,于是企图通过同居来缓解压力,来缓冲一下情绪,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某重点大学机械专业的男生H和学中文的女生J,他们都来自外省,两人家庭条件都一般,想到平日里自己想买什么买不起,想穿的东西穿不起,想戴的东西戴不上,而且每个月都为生活费发愁,既然又是老乡,在生活上都曾互相帮助着,两人经过商量之后,索性过起了同居生活。
像他们这样走到一起并同居的大学生一般都带有很明显的地域因素,要么来自相同的地方,要么高中原本就是同学,很自然就能走到一起。这种情况在大学生同居比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四是爱慕虚荣的心理。在高校大学生中间流行着“谁能攀高结贵去同居就是一种荣耀”,所以不论男生女生,一些人追逐的同居对象要么是家里条件好的,要么是家庭政治背景比较优越的。
男生Z,父亲是北方某省一个县的县长,平日里,身后追逐他的女生排长排,但都没有他看得上的。在他的观念里,找女朋友至少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
后来他看上了班上一个女生,当然这个女生也很有背景,其父亲是某省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副书记。他们两个人同居在一起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在一起花钱如流水,同居的居所俨然比一般常人的婚房还高级。
他们能走到一起是因为自身条件都不错,各自的家庭条件也很优越,但是相处时间长了之后,会因为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互不相让,经常会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甚至打架。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并动手之后,两人就各奔东西了。 第五是临时照顾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学生同居者中也不鲜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的原因常常感到自卑和抬不起头,自惭形秽。而两个同样背景的人走到一起,他们互相同情,互相协助,形成了临时照顾的心理,这样两人之间有了帮衬和依靠。
他们之间的同居生活过的虽然比较清苦,平淡而波澜不惊,但能有滋有味。来自河北农村的T和河南农村的R,尽管他们在班上都功课不错,可家境的贫寒,让他俩一直都是沉默寡言,自卑感很强,他俩因同病相怜而走到了一起,在他们的同居生活中几乎就没发生过争吵,在同学们看来,他们的小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俩呆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
顺着大学生同居心理的透析延展开去,我们在调查中还得出一个结论:同居的大学生中文科生比理科生盛,艺术类的更盛;家教不严、单亲家庭的孩子盛,来自城镇的盛、来自富裕家庭的更盛;低学历的盛、民办高校的更盛。
事实表明,这5方面的心理都没有很深的根基,所以一旦涉及到毕业找饭碗的问题时,他们中大多数的同居者都会各奔东西,很少能有走到底的。
大学生选择同居在如今已无所谓对与错、罪与罚了,但就像买股票一样,要看准绩优股,如果对方不是你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可以托付的对象,就不要随便下赌注投资。
眼下,大学生同居心理已日盛一日,对于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这既给逃学风带来了助纣为虐的影响,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还给学生本人造成伤害。比如有的为了同居而打架斗殴的、争风吃醋的,轻则小伤,重则误伤致死的事件常有发生,屡见不鲜。
大学生同居该怎么管理?毕竟同居与结婚是两码事,现在大学生结婚的是少数,而同居的却是普遍现象。那么,光靠堵不是办法,要疏导。至少对同居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至少每个学校应该有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掌握同居学生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然后因势利导做好沟通和引导,窃以为,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干预,确乎重要。
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正确对待婚恋,树立怎样正确的恋爱观,即便同居,也让他们顺利度过同居的时光。 高校周边的民居房如雨后春笋般越盖越高,这无形中也助长了大学生同居的风潮,学生同居的需求,让高校周围的居民形成了租房的产业,这虽然不在本文的叙述之列,作为原因之一略微带过。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只有承认大学生同居现象,正视大学生同居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疏导并加强管理,跟进教育才是明智而科学的态度。从探索他们的同居心理上去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去苛责,根据他们心理的特点,举一反三,实施心理干预,心理抚慰,心理辅导,确保其身心的健康,才能为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因大学生同居而引发不应有的负面效应。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5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聪明美女要挖掘潜力英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女人都有英雄情结。所以嫦娥会爱上后羿,虞姬爱上霸王,李靖会有红拂来夜奔,司马相如会有卓文君投怀送抱。不对!又有学者跳出来引经据典:中国向...
2025-03-25
“请你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房子、树和人。怎样画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认真。”这是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推出“房树人测验”的指导语。而当时踊跃参加测试的读者增...
2025-03-25
我们喜欢把身边40岁以下的男人和女人统称为男生和女生,因为在这个健康至上的社会,心理年龄的地位可以无限放大,其计算公式却可以无限缩水。以朋友的涵义来界定,身边的...
2025-03-25
“啪”的一声,当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再次扯下光纤插头呵斥女儿去做作业时,17岁的女儿痛哭着跑回卧室,服下了早已准备好的“毒鼠强”……几天前,记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
2025-03-25
丁丽华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发现和引导,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育。1在众多...
2025-03-25
一个结了婚的男人就不一样了,他准确地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麽:往家赶,路上顺便买些吃的,到家后,跟家人打个招呼,换上家居服,泡上一杯茶,坐下来,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
2025-03-25
请不要以为我写下它们是我对天下男人的血泪控诉,也不要以为我对男人充满了仇恨。我不想像别人女人那样在情场官场名利场里摸爬滚打了几番之后得出一个很俗的结论:男人,没...
2025-03-25
有一只鸟,嘴上叼着一只篮子,不论你是外出旅行,还是在家读书,或是在公司处理商务,你都不能忘记往这只鸟的篮子里放东西,要不然它就会从某个窗口里飞出去。这里有一份菜...
2025-03-25
金华市第五中学教师黄煜谦说,如果家长和孩子沟通出现困难的时候,不妨试试用书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如何才能有效地和孩子沟通?记者采访了在家庭...
2025-03-25
A.太寂寞,找个“情人”过节!情人节临近,鲜花市场先知。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已经开始有征集同过情人节的帖子,点击量也随着节日的临近而逐渐升温。今年这个恰逢周末的情...
2025-03-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