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了解家教误区中的粗暴型

2025-03-31 心理健康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棍棒之下出孝子”、或“不打不骂不成人”。言下之意是说训子需严,打骂见效,只要儿时尝尽皮肉苦,长大必成孝子贤孙。这句所谓的至理名言,代代相传,一直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之下出孝子”、或“不打不骂不成人”。

言下之意是说训子需严,打骂见效,只要儿时尝尽皮肉苦,长大必成孝子贤孙。这句所谓的至理名言,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传统的家教经验。其实,棍棒之下出孝子,实属家教误区中的一类--粗暴型,即教育孩子时表现出的简单鲁莽,急于求成,以势压人之态。

许多人一旦为人父母,或因自己小时受过棍棒教育,深有体验,觉得唯此方法可行;或因自己缺乏育儿常识,无从着手,觉得非此无从管教;或因自己性格脾气急躁,难以自控,觉得以此训子自然。于是墨守成规,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的权威。

孩子尚小,不听话者,骂之,孩子闯祸,不懂事者,打之;孩子成绩下降,不及格者,罚之,总以为,如此严厉的管教,定能教育好子女,殊不知,采用动辄打骂体罚的野蛮凶狠的态度对待孩子,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从心理学角度讲,高压之下,性格倔犟的孩子,常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识,对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并在父母粗暴态度影响下,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怯懦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在父母面前萎萎缩缩,胆小怕事。富有灵性的孩子,会用欺骗和撒谎的手段,来对付父母的训斥,达到免受打骂的目的,从而,变得年少虚伪,失去童真。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9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男人择偶显示出大男子主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