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时,你需要全神贯注,摒除一切外界干扰,远离聊天的人群,关掉广播。但是,如果火警响起,你的注意力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攫走。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新研究第一次向...
2025-04-19
山姆·伯弥亚博士是纽约维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成员,他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死亡科学的专家。前不久,帕弥亚和他的同事宣布了“人类意识研究项目”的第一阶段主要实施计划:为期三年的对超出生物学范围的“濒死体验”研究。这项被称为“重生时的意识”的研究项目涉及欧洲、加拿大和美国25个主要医学中心的合作,将调查大约1500名从心脏病突发中恢复过来的幸存者。《时代周刊》与帕弥亚的对话涉及该研究项目的起源、对象以及人类的意识和大脑的区别。
本研究项目将用怎样的方法来测试和确认人们对于“濒死体验”的陈述?
正如你想象的那样,当心脏停止跳动时,就没有血液进入大脑,大脑活动将于10秒种之内停止。然而事情似乎又不完全是那样,从心跳停止状态下恢复过来的人群中,包括心跳停止几分钟直到一个小时以上的,大约有10%—20%的人报告他们当时是有意识的。关键问题在于这是真实的意识呢,还是仅仅是某种幻象?因为这些病人都声称能看见天花板上的所有东西,所以唯一分辨的方法,是安放一些只有在天花板上能看到的图片,这些图片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这样,假如我们能够有200—300例临床死亡后又恢复过来的病人,让病人说出看到我们做了什么,看见了哪些图片,就能确认脑功能停止后意识是否真正能持续的问题。
你们的研究项目和社会上对于死亡的理解关系怎样呢?
人们通常把死亡理解为瞬间的事,你要么活着,要么死了,这就是社会上对于死亡的定义。但是临床上对于死亡的定义是心脏停止跳动,肺停止呼吸,结果导致大脑本身停止工作。当医生用一束光线去照射病人的眼珠时,应表现为没有反映。眼睛的反映是受脑干控制的,而脑干正是保持生命存活的关键区域,假如脑干停止工作,就意味着大脑本身不工作了。这时,我会把护士叫进来,确认病人已经死亡。五十年以前,到了这一步,人们便没有回天之术了。
科技怎样来回应“死亡是瞬间的”这一说法呢?
如今,科技已经进步了,我们可以把病人挽救过来。事实上,现在正在研发的某些药物,可以真正做到延缓脑细胞受损的过程,延缓死亡,不过我不清楚这种药物是否已经供应市场。想象一下,在十年之后,你有一个心脏刚刚停止跳动的病人,这种神奇的药物能把所有事情延缓下来,本该一个多小时发生的事情延长到两天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很多伦理问题。
但是对于病人,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怎样的呢?由于大脑得不到供血,脑细胞会剧烈活动以保持存活。脑细胞大约在5分钟之内开始受损或发生变化,一个小时之后便损坏严重,这时就是我们再使心脏恢复跳动并开始供血,病人也不能存活了,因为脑细胞的变化已经太大了。然后脑细胞继续变化,一两天之内,身体开始腐烂。所以死亡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是一个过程,事实上开始于心脏停止跳动之时,直到身体全部消解,所有细胞腐烂。然而归根到底,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的意识怎样了呢?在死亡过程中,人类的心智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否随心脏停止跳动而立即停止了?是在最初的2秒之内,还是在2分钟之内停止活动的?我们知道,脑细胞在死亡的过程中是连续变化的,那么究竟是在10分钟后,还是在半小时后,甚至一小时后停止工作的呢?关于这些,目前我们并不知道。
你初次与有“濒死体验“的人访谈是怎样的呢?
我睁大眼睛,虚心倾听。你可以看到,他们都是一些不求名利的体面人,许多情况下,他们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过任何人,因为他们怕别人会因此而对他们有偏见。我从十多年前开始这项研究以来,已经访谈过大约500人,病人对濒死体验的描述有很大的一致性,是一种现实。我设法与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交流,这些医生护士也说有病人向他们报告过相同的体验,他们对此无法解释。我在我写的《死亡来临时会发生什么》这本书里,记录了其中的几例,因为我想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不仅从病人的角度,还要从医生的角度——看一看医生遇到了这样的病人,并被告知发生了什么,他的感觉会是怎样的。有一位与我交谈过的心脏病专家说,他没有把这样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他的病人能够把他说的话和做的事描述得很详细,他对此说不出道理,感到实在不可思议,决定把这件事情彻底忘记。
你为什么认为社会对你这样的研究会有反对意见呢?
因为我们正在拓展科学的疆界,向世俗成见开战。许多人认为,死了就是死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死亡是瞬间的事情,不是死就是活。这样的认识在科学上并不正确,却被社会普遍接受。假如你回顾19世纪末,那时的物理学家依据牛顿运动定律,感觉他们对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了答案。假如我们仅仅环顾周围的世界,牛顿物理学确实足够了,它对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事物都给出了解答。但是当你观察比原子更小层面的微观世界,你会发现牛顿定律不再适用了。需要有一种新的物理学,于是量子物理学诞生了。它招致许多人反对,甚至爱因斯坦本人也不相信它。
现在,你来考虑一下意识和大脑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意识和大脑是一回事这个假设确实没错,因为在99%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把意识和大脑分开,它们确实是同时工作的。然而某些极端例子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看到在大脑停止工作时仍有意识的情况,我们已有的成见不能再给出合理解释。所以需要有一种新的科学,就像当时需要量子物理学一样。欧洲核研究组织的粒子加速器可能把我们带回事物的起源,带回到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时刻,真正开天辟地的时刻。现在,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有科技和手段来探究:当我们生命画上句号时,会发生什么,是不是还有某些事情在继续?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84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们为啥能被“吓傻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阅读这篇文章时,你需要全神贯注,摒除一切外界干扰,远离聊天的人群,关掉广播。但是,如果火警响起,你的注意力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攫走。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新研究第一次向...
2025-04-19
来自英国Aberdeen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健康状况比较好国家的女人往往更喜欢CC外形的男人。而健康状况次之国家的女人却喜欢比较man的男人。该调查一共有450...
2025-04-19
男人并不排斥对自己的家庭和女人尽义务,如果他能够明确地知道他的妻子多么爱他,他的妻子又是多么陶醉于与他共处的幸福之中,他会义无反顾地为家庭和妻子牺牲一切。 一...
2025-04-19
1.JulieandJulia朱莉和茱莉亚对工作感到灰心沮丧的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员工茱莉?鲍威尔决定用一年时间实践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茱莉亚?切尔德第一本食谱...
2025-04-19
我们研究了诸多像李敖、路遥、李积敏等性情中人,总结出“性情中人”的基本特征。大略概括起来,有以下二十五条。1.性情中人喜欢相信别人,往往上当受骗,受伤的是自己。...
2025-04-19
同事小王是个在办公室里极受欢迎的人。他为人活络,左右逢源,大家也都愿意和他聊,因为他的那句挂在嘴边的“还不错嘛!”的口头禅,在节奏紧张的职场中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
2025-04-19
梦境并非像一幕幕黑白电影片段。相反地,梦里到处都是颜色:有时梦到心爱的他戴着蓝色领带,驾着红色的跑车;又或者梦到自己困在一间全白色的房间里。这一切都脱离不了颜色...
2025-04-19
你遇到一个人,然后坠入爱河。一切顺利的话,你以后会过着幸福的生活。情爱关系本就该如此简单,但要想找到那个适合你的人,却不会那么简单。作家安德鲁·特里斯在他的新书...
2025-04-19
随着“剩女”这个词被炒热,大龄未婚女面临的各种压力也骤然升温,一个人呆着本没什么,但周遭人的白眼和嘲笑会让你觉得自己奇怪。从某个角度说,不是心理问题成就了剩女,...
2025-04-19
“剩男、剩女”的增多让大学生也开始焦虑。新学期伊始,如何防“剩”成为不少女大学生热议的话题。寒假期间走亲访友,看着家里的亲戚渐渐从“初级剩客”升级到“齐天大剩”...
2025-04-1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