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人们经常的心口不一是为何?

2025-04-21 心理健康
【摘要】:你有没有发觉你身边有着这样一群人,口中说的却总是与做出来的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心口不一人,我们总是讨厌这一类的人,但其实想想自己是否没有类似的行为呢?那么为什么我

你有没有发觉你身边有着这样一群人,口中说的却总是与做出来的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心口不一人,我们总是讨厌这一类的人,但其实想想自己是否没有类似的行为呢?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的人呢?

很自然就能想到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有直接关联的。如果有人说他们不是种族主义者,若要使你相信,你就会期望他言行一致。尽管如此,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总是很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人们有有一种坏习惯,即使有最好的意图,也是说一套做一套。

总能够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人们常说担心地球的温室效应却还不停地排放汽车尾气,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上帝却总是拼命地工作,人们常说想要有个好身材却从不锻炼。

追溯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斯坦福社会学教授Richard LaPiere最先发现人们这种露骨的虚伪。30年代早期他和他的中国好朋友一起穿越加州旅游,他担心因为他的中国朋友,他们会在一些餐馆和旅店遇到一些不受欢迎的麻烦。

在他们所访问的128家餐馆旅店中,除了一家,其他的服务都非常的彬彬有礼。那个时代的美国,媒体有好多故事能让人们对中国人产生偏见。因而LaPiere和他的朋友对此非常地惊喜。现在要是有人拒绝为你服务,你一定会暴怒,但是在那个时代是没办法的。

这样听起来是一个快乐美好的结局:也许报纸只是夸大了人们对于中国人的负面态度?然而LaPiere回家之后便开始思考为什么新闻报道有关人们的态度和他们 的实际行为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了核实检验这个想法,他决定对访问过的餐馆和旅店,以及附近相似地方的餐馆旅店发送一份问卷

该问卷要求业主对他们的态度,最重要的问题: “你愿意在你的这个地方接受中国人嘛?”答案从中选出:是、否,看情况而定。

不可思议的是90%的作答者选择了“否”,他们不愿意在他们的地方接受中国人。想像一下,LaPiere对这个结果会多么惊奇吧。人们说一套,却完全做一套。他们甚至不选“看情况而定”,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LaPiere认为问题出在问卷上,问卷本身不能真实地呈现令人困惑地友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当人们被问及是否愿意接受那些被偏见妖魔化了的中国人,这和实际的行为没什么联系。

实际情况是一对礼貌,衣着讲究,富有的夫妇陪伴着一个斯坦福大学教授,不是回答问卷时脑中所想像的粗鲁,有偷盗行径,愚蠢印象的中国人。

这项研究随后遭到了各种各样理由的批评,但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在很多情境下人们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得到了之后无数研究的支持,尽管情况更复杂。问题是:为什么?

这取决于如何回答问题。许多心理学家实际上同意LaPiere的观点,这取决于人们作回答当时所想到的对这个人的刻板印象。在某些方面,态度就是作答者瞬间的偏见,仅仅就是作答当时的那个记忆片段。

这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和理论来寻求人们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许多著作对这种分歧作出了解释,有一些重要因素被发现:社会规范,态度的可通性,行为的知觉控制。

尽管出现这样的结果,这种情况还是极其复杂并带着沮丧的不确定性。也许心理学家已经对这个结果不怎么感兴趣了,在特定具体的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仍然很神秘,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人们经常的心口不一。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86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对女性的文胸感兴趣是变态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