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
2025-05-11
比如前不久就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他那22岁的女儿还没结婚就搬出去跟男友同居;还有个同事愁眉苦脸地告诉我,他跟前妻打了好几个月的官司,可最终也没能把9岁的儿子留在自己身边。而好友希云的遭遇也很令人同情,她跟男友热恋了半年,最后那家伙却甩给她一句“咱们到此为止吧”,然后就扬长而去了。她在电话里哭着对我说:“我真的伤透了心,恐怕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看来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真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在众多的分离中,有那么几种尤为令人难过:我们成家立业后要告别父母,另立门户,心中却仍会时常惦念他们的安康;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好容易看着他们由蹒跚学步长成了帅哥美女,可人家却一头闯进了外面的精彩世界,难得回来看看你;我们平静地结束了一段婚姻,却不得不为了孩子而继续与前夫、前妻打交道,硬着头皮同其商讨孩子该上哪所学校,是住宿还是走读……不管我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坚强、淡定,内心却总要承受分离带给我们的那份时时隐隐作痛的无奈与苦恼。就像一位作家说的:“人与人的分离绝不是一种机械行为。”是啊,人非草木,离别总难免伤情。
人生最初的分离
心理学家们一直想弄清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原因。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分离体验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是一个套在一个上面的,彼此十分相似。最里面的那个就是人幼年断奶时与母亲的分离体验,那段经历以及我们当时的感受决定了我们日后面对分离时的态度与反应。可以说,我们在孩提时代就学到了最简单的分离艺术,即怎样在远离亲人时不使自己丧失自信心。
因为幼年的经历不同,所以成年人面对分离时的心态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些在童年时代非常依恋父母的人会难以承受分离的痛苦,他们往往在别人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情感与希望,一旦分手便会觉得天昏地暗,仿佛大难临头一般。也有些人很小的时候便被迫离开了亲人与家乡,那种痛苦的记忆亦会深藏于他们心中,在日后的分离时刻从心底苏醒过来,令他们肝肠寸断。
分离中的主动与被动
有心理学家指出,主动离去的那个人和被动留下的那个人所体验到的痛苦程度是不一样的。当主动结束这段关系的人告诉对方自己将要离去,他其实在心中给这段关系画上了句号,可以说他的心此时已经远去了。而被告知这一消息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会觉得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相比较而言,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痛苦会少一些,而被动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则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治愈心中的伤痛。所以当痴心的父母突然听到长大成人的孩子说要搬出去住时,或者当一直以为父母身强力壮的孩子突然发现父母已经衰老或即将死去时,心里的那份痛楚是难以言表的。
被动接受分离的一方还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们会抱怨对方说“他怎么这么狠心啊”或者“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似乎没有什么能安慰他们那颗受伤的心。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伤痛几乎足不可避免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面临分离的两个人都不可能同步接受这一事实。总会有一个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也总会有,一个人感到猝不及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然而能不能设法使他们的痛苦稍微减轻一点呢?
保持对话
有心理学家认为,被迫离婚的一方如果去求助于心理医生,或许就能使自己冷静下来,最终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还有心理学家建议将要分离的人彼此间保持对话,通过语言的交流来维系情感,减轻双方心头的苦闷。是的,让我们把气愤、伤心和抱怨统统放在一边,通情达理地聊一聊,试着诉说自己心中的依依不舍,争取日后还能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不是很好吗?假如你发现自己言不由衷或出语伤人,那可以暂时先中断交谈,等情绪稳定下来后再重新开始。
的确,从生到死,人这一辈子少不了要和分离打交道。而不论什么时候,保持对话与沟通都是一种很好的分离艺术,可以让我们在宽容、平静的心态下渡过难关,顺利走向人生情感关系的下一站。
离婚典礼
结婚典礼见得多了,你想象得出离婚典礼是什么样子吗?目前这种离婚典礼正在美国风行一时。那些决定分手的夫妻将亲朋好友召集在一起,向他们正式宣布自己的婚姻已告终结。男方与女方分别发表离婚感言,介绍自己从这段婚姻中学到了什么,然后高声祝福对方日后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最后发誓要好好照顾本次婚姻中诞生的孩_了……
有些心理学家很欣赏这种离婚典礼,认为这样的分离确实十分艺术,但他们也指出,这种仪式应当使离婚双方从心理上进一步确认彼此的分离,而不要刻意回避这个问题。这一点对他们的孩子尤其重要,因为他们要设法让孩子懂得父母之间有过冲突与不和,否则孩子就很难理解这是怎么回事,他(她)会想:既然爸爸妈妈关系这么好,在典礼上表现得那么相亲相爱,那他们干嘛还要离婚呢?此外,离婚夫妻在典礼上相互示好也容易使自己被对方的温情所迷惑。这样一来他们几后就将难以开始新的感情生活,会在潜意识中对那段旧情恋恋不舍。所以说在离婚时,彼此恶语相向、怒目而视固然不可取,但藕断丝连的错觉同样也是危险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02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孝字为先 孝心无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
2025-05-11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放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
2025-05-11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才5岁的儿子一起到动物园玩。当时,动物园的管理人员,正准备将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侧的铁丝网拆除了一部分。当这位母亲带着儿子走到饲...
2025-05-11
先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周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于是,母亲便主动要求来照顾我。而我这人,又生性爱静。一人居家习惯了,竟拒绝母亲的好意,并说,这怀孕又不是什么大事...
2025-05-11
对手术我一点也不陌生,前些年也曾全副武装地站在手术台旁,在别人身上施展“手艺”。但这次,我成了患者家属,被挡在了手术室门外。进去5分钟,该准备麻醉了,现在妈妈会...
2025-05-11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
2025-05-11
母亲让我给父亲做三鲜汤喝,说父亲身体没有什么,喝点热汤就没事了。所谓的三鲜汤,不外乎是一点点的肉末,滴几滴麻油,打上一个鸡蛋,最后再撒上一把葱花。可母亲总是嫌我...
2025-05-11
昨天早上我刚起来,就听老王在楼下喊大王,喊了一会儿,又喊小陈,可是喊了好久都没人应他。我开门出来,见小陈正在楼道里练压腿,“王大叔喊你呢,估计让你陪他去散步。”...
2025-05-11
这两道伤痕,从他的颈部一直延伸到腰部,上面布满了扭曲的肌肉。所以,这个小男孩非常讨厌自己,非常害怕换衣服,尤其是上体育课。当其他的同学很高兴地脱下又黏又不舒服的...
2025-05-11
“儿子,”父亲命令道,“不要在运河里游泳。”“好的,爸爸。”他回答。但那天晚上他回家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条湿漉漉的游泳裤。“你去哪里了?”父亲问。“在运河里游泳。”...
2025-05-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