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尘沙,翻过七座高山,涉过二十一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三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能够通往城市,...
2025-05-14
许佑生,台湾作家,旧金山高级性学研究院性学博士,纽约理工学院传播硕士。曾任报社主编、杂志社创意总监、唱片统筹等。因患抑郁症,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晚安,忧郁》和《听天使唱歌》。这两本书已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
TH:如果让您自己评价,《晚安,忧郁》是一本怎样的书?
许:我是一个专业作家,这本《晚安,忧郁》是我所有的书中读者反响最大的。有一个读者说,他生病的时候,周围的亲人都对他说“想开点”,可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他把这本书给家人看了,家人因看书而了解了,让他感到很欣慰。所以我是帮助患者把自己说不出口的痛苦说出来。自己受过的苦,不希望别人也受,这是有一种使命感。我是在每次恢复出来一些的时候赶时间,把感受写出来。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书能有这个效果,代价也就值得。
对于抑郁症患者,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惟一受这个苦的人,就会觉得很绝望,那看了书就会有一种微妙的心理,他会觉得至少还有一个许佑生。
TH:许先生,这本书已经出了有几年了,请问您现在的状况如何?您痊愈了吗?
许: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已经治愈了,事实上,我一直都在服药。后来也有过复发。抑郁症不是说得过就会免疫。因为既然得了这个病,就说明,一,本身体质上有这种倾向;第二,从个性上和生命价值观上有这种倾向。比如我自己,有一种“好学生”的心态,总是希望自己的所为能够达到权威的标准,过分的完美主义,不会通融,不知转弯,做人习惯委屈自己等等。这些成因是会跟着你一辈子的。所以一旦有主、客观的因素,就有复发的可能。
TH:您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要学会和抑郁症“相处”,请问应当怎样理解这个“相处”呢?
对于抑郁症这种疾病,我们很难说是能“克服”、“战胜”。对抑郁症说要“战胜”它是太低估它的威力了。这不像一些生理疾病,可能吃了药,开了刀,就真能彻底根除,“战胜”。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理低潮,有的人比较严重。所谓“相处”,就是说当抑郁出现的时候,你了解它,不害怕,不会觉得没有希望。抑郁症是很伤人的,没错,但你不要想把它当成敌人。如果你比较了解自己的情绪,让它在合理的范围内发作,就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了解了,就会知道怎么减低损害,提高对自己的状态进行检查的意识。
相处经验1:求救
TH:抑郁症患者往往会产生自杀的想法,请问您如何对待自己的这种自杀倾向?
许:抑郁症发作的时候,情绪非常低落,能量很低。其实可怕的不是抑郁最严重的时候,而是不极端抑郁但是非常焦虑的时候。那时会觉得体内像有火山要爆发,坐立不安,必须做一些什么,而最常有的想法就是想自杀。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求救。如果有朋友来帮助,就能转移注意力。这时不要想说要自己控制,一个人在这种状况下要控制自己是很难的。当你无法自己控制的时候,不要觉得可耻,这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试想,如果一个人有心脏病,他可以说“我要用毅力控制我的心跳”吗?
相处经验2:接受药物
TH:有这样的例子,就是患了抑郁,医生开了药,但是患者抗拒吃药,您怎么看药物治疗的?
抑郁症与生理疾病一样,不仅仅是情绪低潮, 而且有它的生理基础。比如脑部血清素的缺乏和抑郁就有密切的关系,血清素能使人感到放松和平静,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低于常人,需要通过药物来补充。
我们用“抑郁症”这个名字有时会带来一种误解,就是以为抑郁的人只不过是心情不好,没事找事。如果我们叫“血清素失调症”或别的什么名称,可能更能让人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问题。
患抑郁症要服药,这和生了别的病要服药是一样的。不要觉得自己没事了,很好了,不用服药。我自己的经验,有时由于疏忽而停药,就真的会严重起来,甚至会想到自杀。所以,知道求救、遵医嘱服药,都是很重要的。
“忧郁症必须被药物控制的迫切症,就像胃痛要吃胃药,腹泻要吃止泻药一样,不能只靠内心的定力,或是精神的坚持。”——《晚安,忧郁》
相处经验3:心理自助与团体互助
TH:心理治疗也是抑郁治疗的一部分,您能谈谈做心理治疗的情况吗?
许:抑郁症患者一般是要做心理治疗的。但我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我一直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对心理方面比较了解,所以我心理治疗做得不多。我在美国的时候,我对心理医生讲,我自己比较有那种“受害人情结”。医生就很惊讶我对自己的了解,说有的病人和他说很久才能慢慢明白。我现在身边有很多朋友,大家组成那种身心灵的成长团体,会经常聚会见面,一起交流,互相鼓励。
抑郁症自己一辈子都要面对,所以心里做好了准备,家人和朋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有一个亲友互助网,我平时状况好时做一些“投资”,对朋友好一些,让朋友了解自己,在状况不好的时候,我一旦发出“警报”,就会有人出来帮助。
我也会提醒自己,不要把太多事情放在心上。抑郁患者往往太谨慎,比较敏感、深刻,这是会很伤自己的。所以自己要学会放下。患病之后,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生命元素,趁这个机会多了解自己,适度修整,未尝不是人生一个转机。
相处经验4:养成自省的习惯
TH:如何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
许:从诊断的角度,如果连续两周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失眠,就应当去医院去看病。如果是一两天心情不好,然后又恢复,这不算,只是一时的情绪低潮。但如果连续两周一直都没有改善就危险了,很可能已经有了至少是轻度的抑郁。
现代人在这方面要养成习惯,如果你自己不确定自己仅仅是由于压力暂时情绪低潮,还是有抑郁症,不要自己想是不是,要去给医生看。如果早看的话,可能甚至不需要吃药。如果需要服药也会好转得比较快。像我去看病的时候已经是中度了,就很辛苦,病程会拖很久。
相处经验5:抱有希望,不以生病为耻
TH:但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去看精神科是件很不好的事情,不愿意去。
许:如果一个人有高血压,他不会觉得看医生有什么不好。人的身和心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件事。比如人由于压力太大,可能会生心脏病,也可能会生抑郁症。那你既然允许身体生病,为什么不可以心理生病?你不想让别人知道,拖延下去可能会更严重。所以不要因小失大,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精神病。对于抑郁症,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不是因为你这个人特别倒霉,或者你的人生观特别糟糕。其实每个人抗压力的能力不一样,你生病可能是因为你的压力特别大,或者有遗传的体质,这不可耻。如果碰到,以平常心去面对,也要有勇气去拯救自己的人生。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病,要有信心,不要放弃希望。周围的朋友可能也会很艰辛,但不要放弃。康复得好,是可以和它安然相处的,不会严重发作。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04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生走错的也是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尘沙,翻过七座高山,涉过二十一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三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能够通往城市,...
2025-05-14
聊天可以使人拥有健康的心理,著名心理学家默里认为,人类至少有20种心理需要,通过聊天可以满足部分心理需要,使精神愉悦。与同龄人聊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说说...
2025-05-14
奉承其实是一种美德在办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别人的优点及长处。因此,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由衷的赞美,就成为办公室难得的美德。无论对象是你上...
2025-05-14
重读信件再次阅读故人的信件,有时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夺眶而出,遇到这种情况不必强行抑制,可做深呼吸数次,待情绪平静后,把信中内容反复阅读,这样可以减轻...
2025-05-14
我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会让隔阂成为过去,宽容会让友情有个新的起点。你说你组织活动,同学们虽然在做但颇有怨言,你听了很不舒服。我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组织...
2025-05-14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却不能让它喝水。”学习也是如此,老师的作用只不过是把你领到一桌丰盛的宴席前,告诉你这道菜营养丰富,如何去吃,...
2025-05-14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和老师可能曾经告诉过你,爱自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他们甚至可能还会告诉你,这种自私可能会使你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将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这...
2025-05-14
家住上海的好友丁先生四年前卖掉位于徐家汇的一套公寓,看着那套房子现在价格已翻了近一番,好友捶胸跺脚,逢人便要诉说一番。望着像祥林嫂似的他,我讲了迪斯尼叔叔的故事...
2025-05-14
倘若我们稍加留意一下,或许会发现有某个人坐在某处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你便会觉得他是在发“神经”。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而误导了一种健康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5-05-14
以前的思想课,大量的枯燥乏味的术语和千篇一律的个案,早已冷却了学生年轻的热情,束缚了学生活跃的心灵。相比之下,刘老师的思想品德课则彰显了楚楚动人的魅力,赢得大家...
2025-05-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