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破坏自己的好事呢?”“我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我想要的呢?”这些痛苦的呼声来自各行各业自毁前程的人心中。在预防或克服自毁行为上,有一种障...
2025-05-15
梦是一个光怪陆离、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因而将梦视为异己。
然而,一旦对梦有了理解,你会发现,梦其实是一个有迹可循、甚至稳定连续的世界。
许多人会做同一个主题的梦,甚至重复做一模一样的梦。
这些频繁出现的梦境,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假若你学会了与梦沟通,学会了聆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你会发现,这些本来似乎僵化的、刻板重复的梦境,忽然有了变化,有了成长。
同时,你的心灵也出现了成长。
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这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申荷永教授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说:“上帝不会让你浪费三分之一的时间的,他会让你做梦。”
梦是什么?
作为知名的荣格派的心理学家,申荷永说,梦是通向无意识的通道,“我一向认为,梦一定是积极的、补偿性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可以说,梦必然是来帮助你的。”
大多数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这是这个世界总是陷入分裂状态——譬如战争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也是无数个人的生活总是陷入分裂状态的根本原因。
“最危险的东西来自人心,”申荷永说,“这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因为我们对内心所知甚少。”
心灵和谐的要义在于真实,而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捕捉到真实。但是,我们习惯了从规则中寻找答案,习惯了靠理性和头脑去寻找答案,于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最终,我们会变得非常麻木,活得越来越不真实,心灵也因而越来越不和谐,并且内心的不和谐一定会体现在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中,结果是内心的不和谐导致了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不和谐。
不过,不管心有多麻木,我们仍然至少有一个途径可以通达真实,这就是梦。
申荷永说,梦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试图告诉我们真实的信息,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听到。
梦一开始会有些伪装,它必须如此,因为麻木的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接受那个真实的信息。
如果我们准备好了,开始学会通过梦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梦的伪装会逐渐褪去,真实的信息最终会不带任何伪装地涌来。
由此,我们的心灵出现成长,走向和谐。
你敢不敢讲你一个梦?
一天,申荷永和一个亲人A接待一个国外来的荣格派的心理学家D。A是一个军旅作家,但他不喜欢荣格的理论,认为过于神秘,也不喜欢解梦,觉得梦过于凌乱,根本不值得信任,申荷永和A辩论过多次,都说不服他。
他们两人带着D逛了一天后,晚上在宾馆休息时,申荷永对A半开玩笑地说,D解梦比他强多了,你敢不敢试试讲你一个梦?
有什么不敢?A回答说,他随即讲了自己最近做过的一个梦,梦境是他牵着一头羊走在一个水渠边的路上,这头羊在水渠里喝了点水,还闯进路边的白菜地吃了几口白菜。
A说得很简单,D一开始也没有追问细节,而是问A:“这个梦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D这样讲,是想用荣格的自由联想法,引导着A最终领悟到梦的真意。
但A对解梦还是很有抵触,他说:“这能想到什么?什么都没想到!”
这时,申荷永对A说,你这个态度不好,你怎么会什么都没想到,你不就是属羊的!
这句话说得A不好意思起来,他对D说:“我是属羊的。”
作为外国人,D没有问A属羊是什么意思,而是继续问:“羊在你前面还是后面?”
“前面。”
“它是自由的,还是有绳子?”
“有绳子。”
“绳子有张力吗?”
“有,这头羊老闯来闯去的,我一直拉着它,它力气很大,我总拉不住。”
……
对话一直这样进行下去,在D的引导下,A逐渐一点一点地讲出了这个梦的所有细节。这时,怎么问问题并不重要,D这样做,其实是要在此时此地还原A做梦时的感受。即,他要通过让A回忆梦中的所有细节,逐渐回到做梦时的气氛中去,其效果类似催眠。
这个方法达到了效果,A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安静,他慢慢地讲出了一个关键细节:
羊冲进白菜地,哇啦哇啦狂吃了一通白菜。这时,A在梦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感觉,一种是同情,觉得这只羊很可怜,一种是内疚,因为梦中A知道自己是军人,而军人是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更不用说到老百姓菜地里狂吃一通,这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A也走进菜地,把羊抱了起来。
当讲述到这儿时,A说,他现在还记得梦中的感觉,梦中他卷着袖子,所以上臂感受不到羊毛,但小臂紧挨着羊毛,羊毛很软,这种感触他现在还记得。
“你能描述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D问A。
“我觉得挺委屈的……挺难受的……”A说到这时,眼中已有泪光。
“好,你不用说话,可以试着好好体会一下这种感受。”D说。
A安静地体会了一会儿后,这次对话结束了,D始终没有要A来详细地讲述他的委屈感,不过申荷永知道A的委屈是什么。
他说,A两岁的时候,被送给一个姨,因为这个姨没有孩子。这种事情在我们这个国家很常见,但这么做只考虑了大人的需求,而没考虑孩子的需求,这对A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申荷永说,梦中的羊毫无疑问就是A自己,而梦中的委屈感是A多年以来的一个很重的心理内容,这个委屈其实是A对自己父母的不满,“我什么都没做错,你们为什么不要我?”
作为作家,A的小说中一个最常见的主题是打抱不平。看起来,这个打抱不平是对别人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怒,但其实首先反映的是A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怒。简而言之,他是对自己父母有很大不满的,但这个不满他意识上不敢充分表达也不能坦然接受,于是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压抑并不等于消失,相反被压抑的内容一得到机会就会进行表达,尤其是一看到别人遭遇委屈他就特别不能接受,忍不住要表达在他的小说中。这个故事很典型地说明了内在的冲突是如何表现到外部世界中去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05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令你自毁的十二种心理陷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破坏自己的好事呢?”“我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我想要的呢?”这些痛苦的呼声来自各行各业自毁前程的人心中。在预防或克服自毁行为上,有一种障...
2025-05-15
新泽西——曼哈顿航运线的老板兼A-P-T卡车运输公司的总裁阿瑟·因佩拉托雷:我10岁那年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1935年,我在一辆大运货卡车上工作,每天要向100...
2025-05-15
可以漫步到水边,伫立在无声的空旷中,感受一份清灵。让心灵远离尘嚣纷乱的世界,默默的体验花香,聆听鸟鸣。欣赏自然带给我的乐趣,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不要谁来做...
2025-05-15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自由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杂乱无章。索...
2025-05-15
我说,快乐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快乐由自己决定。无论任何人,无论物质如何丰富,快乐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快乐不快乐。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有句座右...
2025-05-15
在对一百多位在其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孩子,做事有明确的目标...
2025-05-15
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
2025-05-15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
2025-05-15
这个故事能引出的话题很多,比如勤奋、爱动脑子等等。但我觉得,这更像一个讲述成功学的范例。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什么是成功?毫无疑问,那就是投篮得分。不管是远投...
2025-05-15
你看那豁达的人,他总是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结实的躯体,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他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他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你再...
2025-05-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