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
2025-05-21
成功学的书教我们要用“积极思维”来“自我肯定”。但是,这种简单易学的方法,往往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挫败感。
赫德从来就不是个特别自信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材瘦弱,长得也丝毫不出众,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沉默寡言,在学校里的同龄人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了。
赫德的父亲却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不能忍受儿子在学校里没有过人之处,尤其对儿子不温不火的生活态度不满。“赫德,”他咆哮道,“每天早晨起床,你要像我一样,对自己说:‘我很棒,我很聪明,谁不爱我?’这样你就能精神饱满地战斗一天了。”
赫德每天照做,但是他私下却对自己的朋友抱怨道:“这简直太荒谬了,我觉得恶心。”
成功就像吃快餐?
自从在20世纪50年代初叶,那本名为《积极思考的力量》的畅销书席卷美洲大陆起,类似“积极思考”等简单而易于操作的概念就成为了自助文化浪潮中一股最为基础的信条。它们以“主流”之名寄生于高节奏的社会,在半个多世纪中不断制作出一条又一条成功的秘诀。人们从各种媒体渠道不断受到这种自助文化的浸润。这些以自我肯定为基本信条的所谓“成功秘笈”至今依然很流行。翻开任何一本成功学的书,几乎都能看到提倡自我肯定的段落:“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谁说我比别人差,既然我们考入同一个学校,就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每天我都激励自己去实现人生目标”,“我建立了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我找到了自信、热情的自我”??
但是,这些鼓励自己的话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呢?且不论某些断言存在十分明显的逻辑错误,例如,考入同一个学校的学生怎么就一定在个人能力上没有差别了呢。就算是那些非常笼统的褒奖,例如,“我很棒,我很出色”这样的话,又会对普通人的心理产生什么具体的刺激?
越鼓气越泄气
尽管数十年来人们对自我鼓励普遍认可,却很少有人用严格的方法考察这些溢美之词的效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的乔安妮·伍德和她的同事们决定探索一下这个课题。他们在2009年7月份的《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自我肯定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设计了一个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伍德让一组志愿者接受一份衡量个人自尊及自我认同度的标准化测试,并对结果量化,进而筛选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随即,她让两个小组的被试同时抄写一份材料,在抄写过程中,每隔15秒钟会有铃声响起—而在开始抄写之前,伍德会预先给每个小组中随机抽取的一半成员这样一条指令:当铃声响起时就对自己默念一遍“我讨人喜欢”。抄写完毕之后,所有志愿者立刻接受另一份情绪和自我认定的量化测试。
试验的另一部分与此类似,只不过对实验者下达的指令略有不同。伍德会请这一批志愿者中的一半在默念“我讨人喜欢”这句话的同时努力思考,寻找这句话成立的依据;而另一半则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用这句话描述自己究竟是不是合适。
实验的结果非常清晰,而且具有讽刺意味。抄写材料的先后两次答卷分数显示:对那些本来较有自信、自我认同度也高的被试而言,每15秒钟一次的自我肯定对他们的情绪确实稍有提升。而那些本来就不满意或者不认同自我的被试就没那么走运了,他们的情况更加糟糕,情绪变得抑郁,对自己也更加苛刻。但是最有意思的结果是,那些拼命想着该如何证明自己讨人喜欢的实验者在第二次的情绪和自我认定测试中的平均得分要比另一批被试低—虽然后者不但分析了自己的优点,也并没有回避自己不那么让人欣赏的缺点。
这大概可以解释赫德的反感了。从理论上说,要在两种相互抵触的理念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很困难的,我们并非不可以对自己说出违心的表扬,然而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是容易深深抗拒与真实自我不相符的判断。强迫着自己说一些表扬的话,反而会让人想起实际上自己的本质和这些溢美之辞是多么不相符,而不切实际的褒扬也许就像是在火上浇油,增添了负面思维的力量。这力量可能会强大到足以让人的自信心开倒车,并且完全碾碎所有虚假的口号。
承认缺点更成功
也许饱满的自信确实能够改善情绪,并且提高工作表现,但是它应该建立在一个真实而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承认自己有一个缺点,比起刻意对之否认和反驳来说,对此不愉快因素的强化效果反而小。而且,清醒地认识自己,在要去完成具体任务时能让人最大程度地根据特点选择最优解决方案,而不会如刻舟求剑一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困惑。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10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记着提醒你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
2025-05-21
对我五岁的儿子说:“你看喏,这是你爸爸当年赚钱买来的。”我心里暖暖的,无法言说。我判断这个感觉,不是痛快,而是快乐。我现在,经常把痛快和快乐混淆了。有位朋友发财...
2025-05-21
我好象又犯错了。距离我上一次洋洋得意的炫耀——平安驾驶已达两次——距离上周六也才一个月又十天,期间驾车出门的次数据不完全统计也出不了两只手的范畴,然后,我的处女...
2025-05-21
爱情不合乎逻辑,或许这就是爱的逻辑。爱不是因为被爱,只是因为爱。你不会因为没有被爱而失去爱,爱在爱的人心里,而不在被爱的人眼中。爱情没有模式。不同的人,为你做同...
2025-05-21
也许是潮湿的缘故,水池底下的墙角边,不知何时传出悦耳的啾啾鸣叫声,因为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叫《蓝色响尾蛇》,起初还以为是响尾蛇来作客,有点紧张,据说这种蛇能发出...
2025-05-21
现代人的感情世界似乎越来越脆弱,爱情、婚姻变得那样不堪一击。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诱惑太多,也许是人们越来越不懂得珍惜,也许是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真爱……说...
2025-05-21
幸福,似乎是一个太过抽象的词语,然而在人生中,我们又时时刻刻在追寻着它。可是,幸福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
2025-05-21
我的经验是,一个人往往会在最料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人生最深奥的道理,就像在少棒联盟场地这种地方。我儿子本季第一埸比赛已被排订在五月上旬的一个傍晚进行,这个特别的联...
2025-05-21
母亲的心就是孩子的教室。直到现在,那样的情景仍然彷佛电影剧本一般历历在目。”再五分钟,蜜糖,我们就得走了。”我叫我刚刚一直在太平洋上嬉戏的五岁女儿,但这只是一部...
2025-05-21
我朋友盖儿与癌症”相处”已有四年,病情还越来越糟。有一回跟一个朋友聊天时,盖儿提及自己童年时有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台红色的快嘴广播车,但她还是孩子时,从未收过这样...
2025-05-2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