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不必过于悲观,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坏性格运用得当,也能变废为宝,甚至激发特殊才能。...
2025-06-01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
网络热词这么“热”,深层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如何理性看待网络热词?怎样客观评价网络热词的社会文化功能?在词汇爆炸的时代,我们怎样兼顾文化的活力与品质?怎样最大程度发挥网络热词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如何促使其成为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正面推动力量?
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网络热词走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反映了“雷人”、调侃、“山寨”等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
其实,网络热词不只是“词”: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围内。并且,无论从来源渠道还是使用范围来说,网络热词也不仅仅限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也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如食糖也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这几天价格又开始下跌,使人们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
通过数量众多、范围广泛、面目各异的网络热词,可以基本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热词“躲猫猫、七十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记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它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了解、认识网络热词,试图给出一个较为恰当的定位和评价,就必须更多地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语境和背景。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笔者会选择“多元”。多元的社会,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网络热词也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这也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最充分的证明。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今则是“语不雷人死不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于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趋之若鹜。我们甚至可以说,“雷人”已经成为全民话语时代的一个显著标签。
二是“调侃”心理。这一心理经常借助于游戏性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语言有游戏功能,传统的字谜以及回文诗等都是,而现代人借助新的媒体形式,在新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牵引、作用下,更是把语言的这一功能发挥到极致。然而,这里的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相应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19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性格缺陷也能造就特殊才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不必过于悲观,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坏性格运用得当,也能变废为宝,甚至激发特殊才能。...
2025-06-01
爱美丽,追求但不苛求。爱打扮爱时尚爱潮流,女人这种追求美丽的方式很普遍,也值得提倡;而用整容整形这种方式改变容貌,就是一种苛求了;如果通过修炼内涵提升内心功力,...
2025-06-01
明尼苏达大学的“367个盲目约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见面,男女之间能否产生“万有引力”,基本取决于对方的外表。所以,别再强调“我只注重心灵美”了。让我们坦诚地...
2025-06-01
每个女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拥有几个亲如姐妹的知心朋友,称之为“闺密”。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职场女性已不满足于找同性倾诉心事。于是拥有一个异性知己、另类的“...
2025-06-01
完美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争取最好的,考试优异,工作细致,处处都要比别人强。因此,人们可能会以为这个理想的驱动器转换到成其他方面的良好,完美主义是对身体和心理的...
2025-06-01
伪娘的出现以及迅速走红,引发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深入思考,性别的模糊随着时代的变化愈演愈烈。伪娘的红极一时,使得人们不得不对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的现实...
2025-06-01
能够保持对网络等新事物的兴趣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沉迷其中的话,必然会危害身心健康。哈尔滨市的田女士今年63岁,自从去年冬天开始迷上了上网“偷菜”,整天坐在电脑前...
2025-06-01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有人抬头望天1分钟,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看,最后有人忍不住问:兄弟,看啥呢?他说:脖子落枕了,这样舒服。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爱凑热闹...
2025-06-01
心理学家认为,直觉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可以产生和形成于任何科学、艺术、技术产品的思想和构思,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
2025-06-01
男人都是直肠子动物“名门痞女”洪晃曾说过:“女人有两种,假正经与假不正经,假正经女人招人烦,假不正经女人招人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爱情里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态度。女...
2025-06-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