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关于自杀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2025-06-05 心理健康
【摘要】:心理学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自杀的,其着重点是心理发展过程与自杀的关系。主要理论包括:1.心理动力学理论:在Freud看来,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的原发性内

心理学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自杀的,其着重点是心理发展过程与自杀的关系。主要理论包括:

1.心理动力学理论:在Freud看来,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的原发性内部冲突所致。对以前是爱恋着的,现在痛恨着的客体的强烈的、攻击性意向的内向投射,使个体感到对自己愤怒和敌意,其结果就是抑郁,继而自杀。

精神分析学者Karl Minninger在“人的自我对抗”一书中构想自杀是一种反射性谋杀,自杀者将对别人的愤怒向自我转化或把自杀当作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还描述了一种自我死亡本能,提出自杀者的敌意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的愿望。

另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自杀者从小就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敌意和愤怒,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依赖个性。这种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企图通过自杀求得精神上的再生和重新构造自我。显然这类假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习理论:主要在美国形成的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学派,发展了自杀的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虽然社会结构、无意识冲动和神经化学物质切实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感觉和行为表达方式,但行为是有动机的,没有证据表明象自杀这样复杂的行为只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因此不应用学习理论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自杀行为。确实有一些支持学习理论的证据,例如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关系密切的朋友有过自杀行为,个体自杀的可能性就大;电影、电视,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杀行为亦有人模仿。医师的高自杀率可以解释为医师经常接触病人,了解各种有效的自杀方法,而以此作为自身摆脱苦恼的途径。

Chiles等认为是一种习得的问题解决方式,这种方式常被内部和外部原因所强化。前者指的是自杀后躯体、心境或精神状况的改变。包括许多自杀病人的焦虑和害怕在自杀行动后得到缓解,而焦虑和害怕正是他们情绪危机的核心;情绪得到释放。外部强化指的自杀行动后的环境改变,包括脱离危机环境,可能获得暂时的人际关系改善和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等。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生活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体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相反,自杀者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其生活变得没有意义。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22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关于人格特质的五大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