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会议的会场外、餐馆和娱乐场所,常常听到男人打着手机说:“不行,不行,我现在走不开,我最近这段时间抽不出一点空儿,我很忙。”难道这些男人真的这么热爱工作吗?...
2025-06-20
面对乏味的工作、糟糕的交通以及繁琐的家务,我们会经常感到很无聊。但这些抱怨究竟是有根有据,还是借口托辞呢?当我们感到无聊时,又该如何让生活变得充实、快乐呢?
无聊是怎么回事?
坐在安静而昏暗的学术报告厅里,你和疲乏的“拉锯战”开始了。脑袋上方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却神游于那些幻灯片之外。台上那位教授仿佛离你十万八千里,这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你,那就是――无聊。
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无聊这种沉闷情绪的心理学基础。早期,表现较差的工人对工作所表现出的厌烦情绪,促使科学家们研究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人的影响。1926年,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院的心理学家赫德森·戴维斯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无聊类似于精神疲乏,是由于工人对流水线上精细而重复的作业缺乏兴趣所致。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巴尔马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指出无聊感是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感觉,并发现同时使用3种兴奋剂――安非他命、麻黄素以及咖啡因,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中的疲乏、困倦、注意力涣散等无聊的症状。此外,向参加测试的学生支付报酬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无聊感是刺激和动力不足的一种复合物。
1986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伯尔与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对无聊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他们共同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无聊倾向量表,用BPS测试人们在不同境况下产生无聊感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却无法摆脱的时候,都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但有些人却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于不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而闲得无聊;或者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弃。
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沃丹洛维奇和同事的研究显示,常感无聊的人患焦虑症、抑郁症、嗜药及酒精成瘾的风险更高。他们易怒、好斗,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表现较差。
两大因素催生无聊感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外部刺激不足和自身调节能力偏弱。
2005年,沃丹洛维奇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克雷格·华莱士,以及西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史蒂文·卡斯在BPS分析中指出,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说是对新鲜感、兴奋感以及变化的渴望。由于渴望外部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于无聊中。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汉斯·艾森克指出,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化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否则无聊感就油然而生。
尽管性格外向的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却各不相同。这是沃丹洛维奇在BPS测试中总结出的第二个因素。爱好广泛且富有创造力的人,就不容易陷入无聊的泥淖。森德伯尔称:“我相信有人即便像佛教僧侣那样安静打坐,也不会感到无聊。他们依然能用心感悟生活、发现快乐并不断成长。”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自身调节能力又弱,再多的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便欲壑难填。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不会感到满足。”
为了摆脱无聊,人们会沉湎于吸烟、搞破坏、赌博以及嗜药等有害行为,追求感官刺激。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34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男人为何爱说“我很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在各种会议的会场外、餐馆和娱乐场所,常常听到男人打着手机说:“不行,不行,我现在走不开,我最近这段时间抽不出一点空儿,我很忙。”难道这些男人真的这么热爱工作吗?...
2025-06-20
案例:看电影,用哭泣减压由于工作压力大,最好的朋友又都不在身边,小雯有了什么不痛快都往自己心里装。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向她推荐了一部据说很感人的电影。周末,...
2025-06-20
两辆汽车并排停着,引擎已被发动,吉姆和布兹各自钻进一辆车。关上车门,将油门一踩到底,两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向悬崖。眼看到了悬崖边,幽深的峡谷已出现在两人眼前,最后...
2025-06-20
你的身边有无这样的人呢?明明各方面都很优秀,却总是被自卑感困扰着。记者近日从华夏心理教育中心获悉了这样一个案例:37岁的王先生,在一家大公司担任经理,业绩出色。...
2025-06-20
现实中的灵异现象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碰见,但在梦中,几乎所有人都遇见过死人,那么,梦中的死人代表着什么?以精神分析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心理学家们根据人的心理情绪状况...
2025-06-20
当工作把你的生活热忱耗尽,当上班的铃声成为梦魇的开始,职业枯竭感可能已经成为你职场前行的牵绊。出现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据调查,我们产生职...
2025-06-20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噩梦困扰。频率高英国《每日电讯报》20日报道,西英格兰大学研所在一年时间跟踪调查193名志愿者,其中包括100名女...
2025-06-20
从病理学的角度看,许多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在潜伏期症状并不明显。特别在白天人们的大脑活动频繁、脑细胞十分兴奋的情况下,更是难以觉察到体内潜在性病变的异常刺激信号。...
2025-06-19
为了能够相对简便地衡量女性的美丽程度,一位来自德国雷根斯堡的心理学家于日前设计出了一套专门的数学公式。今后,人们将有可能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和“计算...
2025-06-19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
2025-06-1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