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平时学习刻苦,练习作业、课堂答题都很不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遇到重大考试,他们也特别认真,总想考出个好成绩,可是越想考出好成绩,却偏偏考不好,他们...
2025-06-20
如今,很多白领阶层都面临着慢性疲劳的困扰。都是是忍着或是与之斗争,却没有倾听它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针灸专家莫里斯特朗·丹-康提出的观点是:对疲劳的漠视是由我们的负罪感造成的,因为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感觉疲劳就相当于坦白自己的软弱。那么确实如此吗?
莫里斯特朗·丹-康:针灸医师。他借助针刺位于颅顶的百会穴的方法来治疗疲劳和一些身心方面的疾病,已经有25年了。
疲劳感可能是最常见的烦恼了—不管是神经疲劳还是身体疲劳。您如何评价这种症状?
莫里斯特朗·丹-康:疲劳的感觉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有多少疲劳的人就有多少种疲劳。心理疲劳的特征表现为感到对事情无能为力,气馁;体力疲劳则是干完活之后的劳累感觉。但是还存在一类疲劳是由病痛造成的,这种疲劳当然必须要通过诊治来消除它。我们习惯将疲劳分为身体疲劳和神经疲劳。实际上,人们所遭受的疲劳中,绝大部分是脑疲劳,也就是全身综合性疲劳。这种疲劳是身、心、智,甚至是性方面的疲劳,疲劳程度视触及的每个人的脆弱部位不同而定。
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这种疲劳形式?
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型、消费型和行为表现型的社会中,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一降生就被规定要成为—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勤奋和奋斗型的人。这样一来,我们为了得到承认并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考虑和关注自己的健康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必须多产出,否则就要被这个社会淘汰。
我们没有权利休息,也没有权利喊累。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修改了我们原有的程序—而那是自然界花费了几百万年为所有物种设计出来的,令其都要遵循的一种内在的平衡程序—并在强加一些与幸福意愿相反的标准和观念的同时将我们重新格式化了。我确信这两种强制要求之间产生的冲突—一种是自然界的,另一种是现今文化的—是我们生活痛苦的根源。这种痛苦表现为内心巨大的压力,进而引起我们机体的不良反应。
长期疲劳是否会导致躯体出现机能障碍?
不只是我在考虑这个问题,神经系统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个课题的学科。控制着我们整个身体的大脑需要神经平衡,以出色完成其“中央处理器”的任务。如果休息不够充分,平衡就会因机体处于“过热状态”而遭到破坏。超负荷工作,而不做相应的休息,机体就处于这种失衡状态中。大脑运转愈发困难,从而造成紊乱,会表现为其他器官的机能障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躯体化”,即精神紊乱或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
休息的艺术
“休息的姿势是坐是卧,时间是短是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已经发出抗议、可我们还不乐意让它歇会儿的大脑得以休息。”《充满活力的奥秘》一书的作者尼科尔·格拉通(Nicole Gratton)分析说。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34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专家教你克服“穿针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许多学生平时学习刻苦,练习作业、课堂答题都很不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遇到重大考试,他们也特别认真,总想考出个好成绩,可是越想考出好成绩,却偏偏考不好,他们...
2025-06-20
对于许多中年男人而言,最看重的是事业上的成就。像大明这样,事业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或者遇上困境、瓶颈,都会对自己年龄渐大、事业未成的境况产生悲观、消极情绪,这...
2025-06-20
在门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
2025-06-20
案例:看电影,用哭泣减压由于工作压力大,最好的朋友又都不在身边,小雯有了什么不痛快都往自己心里装。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向她推荐了一部据说很感人的电影。周末,小雯...
2025-06-20
1.心情开朗,学会自我调适。首先要认识中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虽体力渐衰,但智力和创造力处于人生最佳年龄阶段。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冷静处理,始终使自己保持乐观情...
2025-06-20
今年的8月13日,将是第35个国际左撇子日。作为一个占总人口10%、人数达到6亿的群体,左撇子也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出现自卑、不合群...
2025-06-20
人办事总有对错,没有人能一辈子不犯错,而不被人批评。但有的人总想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接受表扬,而对于批评就尽可能回避,甚至很抵触,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
2025-06-20
26岁的黄先生家住黄浦路,妻子上月刚生了个大胖小子,但黄先生一点也乐不起来,相反每天烦躁不安、夜夜失眠、常有哭泣的冲动。市妇幼产科护师曾晓琳介绍,父母均可患产后...
2025-06-20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诱惑花花绿绿,选择太多,可能性太多,让人处于迷失的边缘。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容易滋生两种人,一种人觉得,能够吊起自己胃口和兴趣的事情...
2025-06-20
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一项研究表明,搬家过于频繁容易使儿童心理受到创伤,感到悲伤,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这项研究显示,那些搬家超过3次的儿童比同龄...
2025-06-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