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让自己的心灵持续成长

2025-06-23 心理健康
【摘要】: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是研究老年心理问题的专家,她告诉记者:到了老年,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而好心境的营造,主要在于看问题时是否豁达,是否对生活是积极

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是研究老年心理问题的专家,她告诉记者:到了老年,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而好心境的营造,主要在于看问题时是否豁达,是否对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态度,老同志退休以后,极易产生丧失性体验,随之会出现忧虑症状,即忧虑个人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他们从惯性思维中跳出来,思考如何从积极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问题。这不仅能改变老年人的心态,还能引导年轻人,对整个家庭也会产生正面的作用。

马院长说,我们过去认为,人到老年以后,各种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都很丰富,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人在每个时期心理都在成长。而且,老年人心理的成长不仅对其个人有益,对整个家庭都大有益处。所以老年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去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还要特别注意培养一种从多种角度去考虑事情,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有助于老年人从负性情绪中跳出来。老年人不妨经常作总结:这一天,最让我高兴、最让我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或者这一周,比较有成就、比较高兴的事情有哪些,逐条列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转移不良情绪的方法。

对于一些疾病缠身的老人,马院长提出建议:要学会接纳疾病。既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接受年老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疾病的现实。而良好的心态对治疗也是有益的。对那些身体状态比较好的老年人,马院长也提出忠告:对自己身体状况要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制定目标也要适度,不能觉得自己身体好,就不管不顾的登高爬梯,东奔西跑,要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马院长介绍,现在心理学强调“毕生发展观”,即人的一生心理都是在发展的。即使成年后,性格已经成型,但有很多方面还是可以重新塑造的,比如说意志的坚定性,探索、学习新鲜事物的心态等。马院长提醒,如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并伴随出现诸如出汗、心慌等症状,而且持续时间达到两周或两周以上,就需要用药物来治疗了。这时候最好找心理医生来治疗,以获得专业性的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36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自我解嘲——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