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腾讯赚钱心理战:人性

2025-07-08 心理健康
【摘要】:腾讯究竟是根据哪种商业逻辑让人把钱掏出来的呢?一言以弊之:人性。腾讯是围绕人的心理来收钱的,而不是围绕人的行为。在很多年前的互联网圈内有一个未经证实的笑话:开网

腾讯究竟是根据哪种商业逻辑让人把钱掏出来的呢?一言以弊之:人性。腾讯是围绕人的心理来收钱的,而不是围绕人的行为。

在很多年前的互联网圈内有一个未经证实的笑话:开网站的创业者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只要每个人一天给我一分钱,那每天就有上千万的收入。这个冷笑话的背后其实是在问这么个事儿:人干嘛要给你一分钱?不过,国内倒是有那么家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越了那个冷笑话:它2008年每秒的收入227元,2009年蹦到了394元(一天近3500万)。

无论你对腾讯的感情如何,马化腾一手打造出个印钞机都是不得不承认的。那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商业逻辑问题。就商业模式而言,无非就是甲乙双方交易模式和第三方付费模式(即广告)。但商业逻辑却八仙过海:客户掏银子的理由总是千奇百怪的。腾讯究竟是根据哪种商业逻辑让人把钱掏出来的呢?一言以弊之:人性。腾讯是围绕人的心理来收钱的,而不是围绕人的行为。

对于一个靠第三方投放广告的客户来说,掏不掏银子在于受众的注意力以及注意到了以后各种反馈行为。但腾讯的很多赚钱利器都是直指人心。以QQ秀为例,当你成天对着一个一个浓妆艳抹地买了QQ秀的聊天对象之时,你怕是忍得住一时,忍不住一世吧!当然,也有很多广告模式是以人的心理来开道的,比如设计一个很有趣的广告,让受众觉得好奇便可引发较多的点击。但这还是一种铺垫工具而已。

腾讯直接打中的是人性中的攀比、虚荣从而激发出消费欲望。可以这么说,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看重的是网络用户的各种行为,而腾讯,着力点却是:把你这个现实人索性搬到了网上。一个一个头像、一套一套QQ秀,一组又一组的配套虚拟设施,合起来,不就是个avatar(虚拟化身)么?

互联网评论界有句类似童谣一般的话:腾讯从来只是模仿,却从不创新。这话说的是腾讯做产品都是跟在别人后头的,不太能见到它原创出个产品来。不过,从商业逻辑上讲,腾讯倒是个大大的创新者。一个收不到钱的产品只能说是一种功能(function),腾讯才是真正做出产品(product)来的,而且,还是很前无古人地收到钱了。这确实要说是一种创新。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49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入冬“心理感冒”更难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