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剖析:为何员工爱做墙头草

2025-07-15 心理健康
【摘要】:“墙头草”比比皆是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销售,比如销售浴巾的,向我积极推广他们的新品:“这是新出的竹纤维浴巾,跟原来的毛巾相比更柔软,更细密……”“我不喜欢那些乱

  “墙头草”比比皆是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销售,比如销售浴巾的,向我积极推广他们的新品:

“这是新出的竹纤维浴巾,跟原来的毛巾相比更柔软,更细密……”

“我不喜欢那些乱七八糟的新品,只喜欢全棉提花的。”

“对对对,我也觉得还是以前那些传统的款式好,这些新出来的产品吧,名字听上去好听,其实不中用……”

“太传统也不行,还是要有新的工艺和图案。”

“是的是的,毛巾嘛还是要常用新的,老用同一种款式肯定不行的……”

作为顾客,我已经不再相信这位销售人员的任何话。如果有的人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这些人就是“只说你想听的话”,基本上是“1+1,您说等于几就等于几”的典型。

跟一位企业总经理说起我的感受时,总经理怪我太挑剔,他帮销售人员解释说:“他只是想找到你的偏好,这是他的沟通方式。”我的疑问是: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已经失去对方的信任,这种沟通还有效吗?

我完全理解这些毫无立场的职业人的处境。如果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傻帽,这么贵的浴巾都买,不宰你宰谁?”那生意还怎么做啊。作为职业人,他在努力达成交易;作为人,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诚信。

不说真话,其实也不必说瞎话。更聪明的做法或许是说些解释说明类的话,比如:什么叫“竹制纤维”,什么叫“提花”,什么叫“二十四支”之类,我恶意地揣测:没准他们也说不清楚。

  为何员工爱做“墙头草”?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也比比皆是。老板刚摆出一个方案,听着挺兴奋,叫大家发言。有人说:“这个方案挺好的,创意特别新……”老板插话说:“创意新未必有效果啊,没创意未必效果差啊”,这个人会马上改口:“是这样的,听着挺好的,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而且效果未必好……”

这样的人你会喜欢吗?肯定有人喜欢,至少不讨厌,所以才处处有这样的人存在。可是我却觉得他们之所以选择成为“变色龙”,是因为没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从而毫无原则地讨好老板或顾客,将自己的想法全盘隐藏起来。中国人行事讲究变通,遇到阻碍绕路走,他们索性将变通发挥到极致,抛弃自己,唯你是从。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让别人永远听不到异议,缺点则是很难取信于别人,傻子才会相信这种见风使舵的人。

有不同意见,又怕说出来别人不高兴,日本人的办法也可以推广: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其实意思是“我听到你说的话了”,而不是表示赞同。或者可以选择笑着静默。情商更高的人这时不会表达意见,而是会找些有关联的事情来打破沉默。比如同样是买浴巾,当顾客表示不喜欢“竹纤维”时,你可以说:“还有顾客问竹纤维毛巾会不会和竹子一样夏天会变得很凉?其实不会的……不过我们也有全棉的……”对我这样挑剔的顾客来说,更愿意和这样的人达成交易。知道他可能有不同意见,但我们并没有因此破坏气氛。这大概是既保全了职业人的专业素质,又保全了人的诚信的两全之道吧。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54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80后在压力积累下的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