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英国研究人员在对200多万人进行研究统计后发现,生日使心脏病、中风、坠楼、自杀,甚至癌症的风险都大大增加,造成死亡人数激增。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有1...
2025-07-18
“幻听”困扰都市白领“我平时把手机放到包里,每天隔不了多一会儿就仿佛听见手机响起,取出手机一看却根本没有任何电话。现在我总想把手机拿在手里,生怕漏掉重要的电话和短信。”在医院的心理门诊,刘小姐这样对心理医生痛苦地说。
而从事新闻工作的顾小姐,由于工作的需要,她每天与手机寸步不离,以便随时接听报社或读者来电。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恐慌”。“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总是在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惊醒,觉得听到自己手机铃声。
我明明记得睡前已经关机的,但还是觉得有铃响,真的听得非常真切。”每天晚上顾小姐总要这样折腾好几次,晚上9点睡下去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着。
“实在是不行了,就干脆把手机电池板卸下来,才能安心睡觉。”
和顾小姐有相同情况的上班族并不在少数,记者昨日从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心理门诊了解到,类似的情况正困扰着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这样 的病人已占心理科门诊的近三成。专家表示,这种“幻听”往往是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但如果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就要小心 “强迫症”了。
专家分析,“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现代白领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强迫症”。“幻听”现象多与职业有关,如销售、咨询、媒体等 从业人员频繁使用通讯工具,往往在铃声一响时就得立即投入工作,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而在就业高峰时期,不少应届 毕业生也会加入手机“幻听一族”。
对此,专家认为,“手机幻听”现象尚不能归入“幻听症”的范畴,因为后者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的前期症状,而目前普遍困扰都市人生活的“手机幻 听”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人们有的时候是在明知道不是自己的手机在响,还是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这其实是身体里的潜意识给出提醒,告诉你,必须 要缓解压力了。”
心理咨询室了解到,目前专门因“手机幻听”而前来求助的患者并不多,其他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也表示,尽管不少在职年轻人都有“手机幻听”现象,各中心对此类现象的心理诊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真正前来心理咨询及治疗的案例却几乎是空白。
目前很多人会像拒绝电视、拒绝上网一样选择把手机“丢掉”一段时间。不过,孙利老师指出,“丢掉手机”问题的关键不在手机,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压 力,“这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某些形式消除内心的紧张,因此最重要的是寻找到根本的压力源,然后‘对症下药’,”另外,孙老师也给出一些缓解 方法,“可以向你身边的朋友或是咨询师倾诉,也可以参加一些与你工作完全没有关系的活动,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陶吧、十字绣等,最重要的是让身心都安静下来。”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57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老人过寿别太兴奋 小心导致死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报道称,英国研究人员在对200多万人进行研究统计后发现,生日使心脏病、中风、坠楼、自杀,甚至癌症的风险都大大增加,造成死亡人数激增。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有1...
2025-07-18
大多数女人在失恋、事业不顺、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找闺密倾诉,她们认为倾诉不但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调解情绪,还可以增加闺蜜之间的感情。殊不知,过度倾诉很可能会导致焦...
2025-07-18
心理学家指出,追根溯源,人们的拖延往往来自以下几个原因:1.不自信。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常以疲劳、状态不好...
2025-07-18
1.停止生育后仍旧生命不息。大部分动物在生育后就会完结自己的生命,人则不同。 2.童年期更长。人类发育之所以耗时,是因为人类大脑更大,需要更长时间生长和学习。...
2025-07-18
症状:自卑低落、焦躁不安临床研究中,专家发现,夫妻之间的情绪变化和不孕不育症有密切的关系。因精神因素所造成的女子不孕在临床中占很大比例。约有15%不孕夫妇临床中...
2025-07-18
国庆长假来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甚至愁得得了“恐惧症”。心理学上,把这种佳节来临引发的心理压力,统称为“佳节恐惧症”。患上“佳节恐惧症”的人,有轻重之分。...
2025-07-18
25岁以后,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自我怀疑、情绪不稳、迷茫未来的阶段,这叫做1/4生命危机症候群。1/4生命危机表现为心理的幻灭感,对生活感到倦怠、无聊、恐惧和焦虑...
2025-07-18
我有时候特别羡慕“实验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他们常常能以非常直观的逻辑,在大学里找一帮学生受试者做一些特别方便的“实验”,写成一篇简明易懂的论文,证明的...
2025-07-18
二八定律。人们80%的收获来自生活中20%的付出。在我们的付出中,80%的精力可能都是在做无用功。我们往往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没意义的事情上。能否将精力集中于能带给...
2025-07-18
1.甲亢。英国伯明翰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专家尼尔·吉托斯博士表示,甲亢会影响到心率、体温以及大脑等身体组织。专家建议,服用甲亢平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甲亢症状。2...
2025-07-1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