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
2025-07-31
许多人经常感觉人际关系紧张,总幻想自己被亲人抛弃,被朋友背叛,于是选择逃避。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在实际生活中造成自己的孤立。其实,这些人是患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具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大约有1%~2%的人患有这种心理障碍。
王婷离职前是一名医生,换过好几家医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时间都不到半年。“每次我都想有个好的开始,我努力融入新环境,但最后总是失望。”她无奈地说。无论什么时候,她与周围的人都是一副很亲密的样子,可一听到否定意见就立即情绪失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屡次被迫离职?答案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已经无声无息地潜入大众生活。有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北京阿尼玛心理分析研究与咨询室心理专家赵晨滨表示,通常,统计学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女性居多。但由于男性暴力破坏性较强,BPD男性患者多被误诊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比如焦虑时寻衅更壮硕的男子、打架斗殴导致被拘留这种逃避抛弃和自毁行为,常常不被认为是BPD的表现。
天堂与地狱 一墙之隔
“我被抛弃了,到底该怎么办?”停职让一直纠缠王婷的“被抛弃”成了“事实”。无人交流的痛苦使难以忍耐的空虚感不断涌上心头,她只能不停地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即使是在凌晨时分。这种异常行为更使同事们对王婷敬而远之。
DSM-IV-TR(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显示,BPD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总是很高,而后又极度失望。他们的世界中充斥着“全好”和“全坏”,当假想的依赖对象无法满足要求时,便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选择逃避现实的解决方式。
34岁的王婷开始工作时,觉得每个同事都是善良单纯的。当发现没有人接受她午夜的电话倾诉、手拉手地上卫生间的亲密后,立刻觉得办公室变成了“把天使堕落成魔鬼的地狱”,嫌恶和批评每天都搅得她心神不宁,情绪会忽然亢奋,忽然又抑郁。
BPD在强化“世界无法信赖”这一观念的同时,总以背叛依赖对象来测试对方的容忍度。比如,有些男性轻度BPD患者,在追求不可能成为伴侣的女性失败后,会以自我否定、自残来“惩罚过错”。一旦女方答应交往,他们又怀疑对方的诚意,立即抛弃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偶尔的分离或者孤独,BPD患者会表现出难以抑制的自我否定:“我失去了知觉,我什么也不是。”哪怕只是晚饭时父母的沉默也会使其不知所措。感受自己存在的通常方式是疼——用玻璃碎片、剪刀、烟头自残。面对血迹斑斑的伤口和被弄脏的衣服,又会感到自卑和悔恨。
不难看出,BPD患者伴有高度人际焦虑、低自尊,缺乏缓解压力的其他策略。
BPD患者缺乏一贯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形象、性别取向、职业选择、价值偏好等的不确定。
不愉快的生活经验告诉BPD患者,按照自己意愿尝试的事情都可能是错误的、被责备的、被处罚的,这使他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而同时他们绝大多数又是“完美主义者”,诸如电脑出现病毒这样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也会让他们被焦虑、恐慌和自责吞没。
与“完美”相匹配的是,BPD患者不会“宽恕”自己。一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漂亮女子,无论她在怎样的赞美声中生长,当面对一个她认为更美的女子时,从前的赞美灰飞烟灭,她会觉得自己非常丑陋。
童年阴影是主因
“无论是我考试得第一名,还是跟同学打架头破血流,都不能让她抬一下眼皮。”在与治疗师的对话中,王婷回忆了童年生活。父母早年离异,在她印象中,母亲是个极度冷漠的人。小的时候无论怎样与母亲沟通,都不能赢得母亲超过一周的陪伴。王婷自出生起就带着奶粉寄宿在不同的亲戚家,入学后便游走于各个学校。
这种童年时期母亲抚慰能力的缺损,是造成BPD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亲无法提供足够的认可、陪伴等基本的抚慰,而儿童的心理没有适应外界的能力,所以BPD患者不知道如何对自我进行认同、抚慰和调节情绪,他们必须在外界环境中不断寻找可以依赖的客体。
因此,大部分BPD的成年患者通过一纸法律将配偶绑在身边,他(她)之前未满足的依赖需求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客体。一旦配偶暂时离开自己,像母亲一样抛弃自己的假象和恐惧就会投射出更多敌意,婚外情、酗酒、自虐等过激行为就成了他们测试依赖对象忠诚度的工具。为了证明“我真的存在”,感受不到疼痛的自虐所产生的平静而愉悦的快感,经常成为这类病患摆脱焦虑的特殊药物。BPD患者的童年创伤除了情感虐待,还有躯体虐待、性虐待。这些负面经历使患者脆弱,频繁地将周围的人和事分离开来,面对矛盾难以调节情绪,“完美无缺”与“糟糕透顶”的两极世界由此形成。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9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健康新标准,你测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
2025-07-31
当众摔跤、叫错人名、没拉拉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当众出丑的经历。同样是尴尬,有些糗事让我们一笑而过,有些丑事却可能让我们担负长久的心灵阴影。出丑多因角色错位从...
2025-07-31
导语:你自认脾气很好、个性很好吗?明明大多时候是很温柔和顺的一个人,但是有时候却忽然会忍不住就飙火了,凶起来的时候可能连杀人的冲动都有;明明是挺活泼的姑娘一个,...
2025-07-31
临床实践中我有这样的感触:如果对抑郁症患者只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常表现被动,病情易反复。如果采用药物加心理治疗,患者就能主动配合,治疗也不会局限于就病论病,而是由...
2025-07-31
中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是互相交错的,各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也各有差异,因此,在预防和排除上都应专题研究。另外,各种心理障碍的成因也较为复杂,既有社会、学校...
2025-07-31
生活中有些人备受失眠的困扰:晚上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或不深,早晨起床则浑身乏力,无精打采,甚至还会浑身肌肉酸痛,消化不良,面色灰暗,总处于一种焦虑的亚健康状态。深...
2025-07-31
日常生活中,您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描述:“我得了抑郁症”,“我患了焦虑症”,“这人性变态啊”……然而,很多时候这恐怕只是大众对其自身及他人不良状态的一种描述,而...
2025-07-31
小王,23岁,男性,大专文化。从3个月前开始没有明显原因认为有人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害他,如在他喝的水中下毒,所以不敢喝宿舍的开水而要自己买瓶装水,即便这样,喝前还...
2025-07-31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据统计,我国有2000多万抑郁症患者,其中15%的人有自杀的危险。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癌症的第二杀手。为此,英才网...
2025-07-31
孩童时期,是一个孩子人格,价值观以及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幼小的时候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
2025-07-3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