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家长必知的心理“排忧处方”

2025-08-08 心理健康
【摘要】:家庭生活状态改变,不仅是孩子的人生转折点,也是家长的新挑战。不少家长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出现紧张、担忧等焦虑情绪。本期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为他们开个“排忧处方”。

家庭生活状态改变,不仅是孩子的人生转折点,也是家长的新挑战。不少家长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出现紧张、担忧等焦虑情绪。本期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为他们开个“排忧处方”。

  处方一 亲子班 解入托之虑

9月伊始,又有一拨宝宝进了幼儿园。入园时又哭又闹的小朋友固然不少,殊不知,很多父母这时也会闹情绪。想到“心头肉”进入一个新环境,面对一群陌生人,刘太太就觉得忐忑不安,经常是女儿在园里玩耍,她在墙外流泪。成天翻来覆去地担心:那么多小朋友老师能照顾得来吗?宝宝会不会被欺负?在家吃饭都得哄着,会不会吃不饱?越想越难受,恨不得立即跑去把女儿抱在怀里。

其实,这些家长可能和孩子一样,犯上了“分离性焦虑”。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顾伯美副主任医师表示,这在妈妈身上很常见,是因为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和生活引起的,严重时甚至拒绝让孩子入园。特别是孩子哭闹时,家长还会产生自责心理,认为自己不该把孩子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心理处方:加强信任、规范准备。首先,相信孩子的能力。3岁左右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此时的他们渴望与同龄孩子交往,一般都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其次,规范化训练。可以参照幼儿园的作息,让孩子养成习惯,训练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等。宝宝学会了,家长自然放心。最后,“脱敏疗法”。入园前,妈妈和孩子可以参加“亲子班”,逐渐缩短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实现自然过渡。

处方二 小课堂 消入学之愁

除了幼儿园,小学也迎来了新学生。对孩子来说,上小学就是真正的“学生”了,充满了新鲜感。但对于王女士来说,孩子上学让她头痛不已:自己刚刚升职,夫妻二人工作都很忙,现在每天要按时接送儿子、监督他写作业,还要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保持联系,给孩子挑兴趣班……这两天,就为了谁去接孩子,她和先生吵了好几架。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付艺副主任医师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生活重心会发生转移,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特别在孩子从“幼儿”转化为“学生”这一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家长面对工作和孩子的双重挑战,心理压力更大,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对生活和工作过度紧张,产生“广泛性焦虑”,甚至传染给家人。

心理处方:时间管理、适当求助。首先,家长要接受转变。意识到为孩子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要学会适当放弃。此外,做好时间规划。挖掘自己的“执行功能”,就能解决复杂的冲突问题。比如不能接孩子时,可以安排孩子参加小课堂,下班后再去接他。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家长们可以在附近的小区找几个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拼车”、“拼时间”,轮流接送孩子,既可保障安全,又能节省时间。

处方三 健身操 补离家之空

近日,还有不少大一新生的家长不适应,孩子一走,不仅家里空了,心里也“空巢”了。李爸爸说,感觉度日如年,他和李妈妈两人大眼对小眼,不知干点什么才好。少了孩子的嚷嚷,做家务也没兴趣了,甚至会觉得胸闷、心慌。

江苏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贺丹军提醒,很多家庭,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多年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喜怒哀乐来自孩子,产生心理依赖。因此,孩子离开之后,父母一时找不到替代的兴趣点,对未来无所适从,产生“期待性焦虑”。

心理处方:接受现状,挖掘自我。一方面,改善自我认知。告诉自己孩子长大总会飞走,给他们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锻炼他。另一方面,找到新的兴趣点。家长完全可以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做健身操、跳交谊舞,即健康又能打发时间,或者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事业。当然,如果不良情绪进一步发展,难以自控,最好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最受欢迎心理热文内衣看她性情水果测性格80后剩女独白一周减压表明星抑郁行为“00后”疯狂激吻看儿童性心理 乳房大小决定女人性格? 解读哭泣的N种健康隐秘 女人在床上最在乎事情排行榜 新知:常与鲜花为伴能减压 80后夫妻相处定律大曝光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7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父母说“反话”孩子反而很听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