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2.学会"听话"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
2025-08-09
1.惟我独尊型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社交的中心,在交际中态度生硬,以我为轴,希望对方就范,依从于己,不轻做姿态,做出友好的表示,遂出现双方互不交往、冷漠相向的“僵峙”局面。
2.看重差别型
人们相互间有着级别、地位、贫富、知识、能力等形形色色的差别。此时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会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于俯视看人;处于低劣地位的一方,会平生一种傲然之气,绝不屈从于人。这使得双方关系无法沟通和发展。
3.使性弄气型
众多情况下,交际局面本是不会出现“僵峙”现象的。正当交际关系将要深化、发展时,对方的行为举动却引起乙方的消极反应,由此而使性弄气,关闭心扉,态度转阴,本来可以顺利发展的关系冷却下来。
4.相斥相克型
大自然中有些关系是相吸引的,有些关系是相排斥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些人在一起自然投机融洽,有些则似天生对头,前世冤家,互相不服气、不顺眼,怎么也发展不了关系,有冰炭不同器的味道。
如何打破交际的僵局面呢?现介绍要法如下:
1.克服自我意识,树立开放思想。考察交际“僵峙”现象,会注意到这么个事实:即这种现象通常是在两类人身上发生:一类是清高自大的人,一类是内向孤傲的人。他们的显著特点是自以为是,自尊心强,自我封闭。要打破交际“僵峙”局面,首先就要克服自我意识,树立开放思想,淡化“我”字,主动交往。
2.****现象看本质。交际“僵峙”现象颇有点小家子气,谁也不愿正视,谁也不好承认自己陷入其中,但有时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如果我们能****清这一实质,一方面会为自己愚蠢荒唐的举动哑然失笑,另一方面我们会采取主动积极的方式,自觉与对方交际。
3.注重方式技巧,尊重微妙关系。交际“僵峙”局面是要打破的,但这本身是十分微妙的,其中还可能有一些不好明说细究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方式和技巧尤为重要:方式适宜,技巧圆润,就可以圆满达到目的;否则可能显得唐突,或者适得其反。
4.显示人格魅力,取得对方尊重。打破交际“僵峙”局面是双方的事,单靠一方是不能实现的。诚然,主动积极,发扬风格,自己首先做出主动姿态,是必要的,值得肯定的。但这同时也是为了唤起对方的响应,给对方以震动和感召。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8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际之间交往的技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1.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2.学会"听话"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
2025-08-09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
2025-08-09
1.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
2025-08-09
独处的时候,有时会突然想到:“啊,那天我很唐突地说了那样的一句话。”或者是:“哎呀,我当时怎么说了那么破坏气氛的话。”想起来的时候,真是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可...
2025-08-09
存入六种感情存款1.了解别人唯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的好恶,始可增进彼此的关系。若欲为人所了解,就得先了解别人。2.注意小节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
2025-08-09
一、讲出来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
2025-08-09
因为——你常没听懂别人真正想说的说话时,你没有充满关爱地望着他人还有,你常不报以鼓励的微笑你从没感受到别人的快乐与悲伤你也从来不尝试跨上另一个梯子来接近他人……...
2025-08-09
1、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2、害羞...
2025-08-09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
2025-08-09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说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有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
2025-08-0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