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学家罗伯特·恰尔迪尼和他的同事请一部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陪同一些不良少年到动物园游玩时,只有3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后来他们改变方法,对另外一组大学生...
2025-08-09
一个刚毕业、新来的同事和我聊天,小伙子能力挺不错,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这个公司“老人”面前一副舍我其谁、雄心万丈的样子。当他聊到公司的现状、包括问及公司许多同事的情况时,我明显感觉到他对公司老一辈不以为然和对自已无比自信和期待。
人不狷狂枉少年。七年前,我也是以这副面貌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看到面前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小伙子,我觉得我真是职场的“老甲鱼”了,一时感慨无限。然而,以往的经历告诉我,小伙子这种咄咄逼人的野心和锋芒毕露不是一件好事。我想,我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倘且对他的言行会产生几丝不快,要是换成他的顶头上司或者与他有利益冲突的同事,不知道他们会对他反感几许。说不定,小伙子还未上路,就因为野心勃勃而栽到他人为他设置的陷阱中去了。
惺惺相惜,尽管小伙子的言语不是那么恭敬,但联想起自己当年初入职场的情形,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忍不住对他建议,少说多做,少说话没坏处。
少说话没坏处。这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会引起众多职场“菜鸟”的重视,也不知道有人是否会因此认为我这个职场“老油条”在倚老卖老,老气横秋,老于世故。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讲了一句真话,虽然这在一些正人君子看来有点消极和明哲保身。
从无数的经验教训看,不该说的不说,想说的以另外不说的方法来表现,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技术性手段。我很佩服很多人熟谙此道并且驾轻就熟,也因此辉煌腾达。本想举几个亲眼看到的例子,但担心有人对号入座,惹事生非,所以举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说说,希望大家理解少说话的好处。
1、东汉名将马援
两天前,对于马援是谁我还一无所知,由于写一遍纪念蔡锷逝世90周年的文章,无意中发现了孙中山为蔡写的一副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当时不知道马伏波是什么意思,查阅资料方才知道所谓的马伏波,是指东汉名将马援。进而知道了马援的一些故事。
据悉,马援在讨伐交趾的前线上,听说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爱议论别人,还爱管闲事,就从前线专门差人给二位侄子送信,信中说:
我最讨厌议论别人长短、评议国家事务是非的人了!儿孙中有人有这种行为,让我难受,宁愿死,也不想再看到这种现象。我盼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但嘴却不能说。我给你举两个人的例子,让你们为学为戒。要学龙述,别学杜保。龙述敦厚谨慎,不说一句不当的话,廉恭节俭,有威严,我很尊敬他。你们学龙述,学不成也只是长进不大,但总不致害了自己。也就是说:成不了大雁充其量是只鸭子。杜保很仗义,把别人的忧愁当成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结交了不少人。他父丧之时,远近数郡的朋友全来了。我也敬重他,但希望你们不能跟他学。学他不成,就会堕落为轻浮子弟,就象画虎不成反象狗一样!
马援真是慧眼如矩。不久,杜保果然犯事了。当他被光武帝刘秀当面训斥并拿马援戒侄信让他看时,吓得叩头流血,方才得免。而马援告诫子侄不论人长短、不非议国事的事自此深入人心,成为日后保全其家族的一道有利武器。
2、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蒋介石、毛泽东推崇的名臣。大家熟知他的,除了他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外,就是他一生谨慎,得以善终。曾国藩家书记载,咸丰八年正是湘军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此时,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趾高气扬,曾国藩在三月内连续两次给九弟写信,力说长傲、多言为“凶德致败”之二端,他于三月初六的信中写道:
自古以来,因不好的品德招致败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长傲,一是多言。尧帝的儿子丹朱有狂傲与好争论的毛病,此两项归为多言失德。历代名公高官,败家丢命,也多因这两条。我一生比较固执,很高傲,虽不是很多言,但笔下语言也有好争论的倾向。……沅弟你处世恭谨,还算稳妥。但温弟却喜谈笑讥讽……听说他在县城时曾随意嘲讽事物,有怪别人办事不利的意思,应迅速改变过来。
曾国藩生怕曾国荃忘了此二戒,七天之后又写信告诫曾国荃要力戒长傲、多言。在不了解他性格的人看来,他似有唠叨之嫌,不了解衰败王朝大环境的人也会讥议他虑事太细。然而,这抑郁症般的表达,确实是一种自保的技术性措施。其意在打消当朝统治者对他们兄弟的担心,表明他们忠于朝廷,绝无反心。
3、北宋因言获罪的苏轼
提起苏轼苏东坡,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概无人不知道此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造化偏偏弄人,所谓“世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东坡居士正是此中人。
苏轼才华绝世却一生坎坷、屡遭打击,与他直言朝政、讽时讥世有很大关系。比如他针对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青苗法,写了一首《山村》的诗说:“杖藜衷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大意说:百姓得了青苗钱,立即在城中过度消费。又如《秋日牡丹》:“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这首诗虽属闲暇之吟,但也被牵强其中。苏轼被从湖州任上逮捕回京,无可奈何之下承认:化工比执政,闲花比小民,讽刺执政者犹民,云云。
苏轼被捕后,羁押在御史台,御史台古有乌台之称,此案故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牵涉到一批主要反对宋神宗与王安石改革的政治人物,共计二十二人,其中包括苏辙、司马光、刘挚。这些人之所以身陷囹圄,皆犯了一个相同的毛病:多嘴。
苏轼等人因言获罪说明,言论向来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凡欲成事,必时刻提防被人抓住言论的“小辩子”。与苏轼一样因言获罪的历史人物,几乎举不胜数。古代的比如刘禹锡,比如杨修,现代的比如彭德怀,比如张志新,等等。
当然,世易时移,今日职场与古代官场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力戒长傲、多言,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隔墙有耳,世上没有人会喜欢别人说自己的不是,没有人会对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视而不见。要时刻当心那些“穿了件马甲,就当自己是王八”的人给你“穿小鞋”。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9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教你如何才能不被别人拒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当心理学家罗伯特·恰尔迪尼和他的同事请一部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陪同一些不良少年到动物园游玩时,只有3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后来他们改变方法,对另外一组大学生...
2025-08-09
有些人喜欢广交多种多样的网络朋友,有人则喜欢在小圈子里交朋友。你可能有非常亲密的朋友,在他们面前你可以倾吐心事。还有一些普通朋友陪你吃喝玩乐。但许多成年人,尤其...
2025-08-09
社会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僵局的现象,具体表现出以下四个类型。1、惟我独尊型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社交的中心,在交际中态度生硬,以我为轴,希望对方就范,依从于己,不轻做姿态...
2025-08-09
如何应付一个天性好争吵的人呢?就像那些杏仁核和单胺氧化酶分A有点小问题的人。这时需要些小的技巧,虽然这些技巧有时有逃避和狡辩的嫌疑,但它能起到阻止矛盾继续激化的...
2025-08-09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内向者谨慎、稳重、城府较深,往往做事可靠,亦容易被别人所认可。所以,性格内向者首先要接受自己,认识自己性格上的优势,在生活、工作中用...
2025-08-09
一、讲出来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
2025-08-09
据国外研究表明,受人欢迎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聆听重于表达、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过分谦虚、犯错误时勇于承认及坦诚道歉、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不过分讨好别人、珍...
2025-08-09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
2025-08-09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职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与人的联系更是越来越频繁,每个人都要走出家门,主动迎接挑战,“开放、积极”是目前...
2025-08-09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们大都会重视着装和微笑,但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指出,握手力度能够对人的第一印象起决定作用,尤其在求职时,有力的握手可能让...
2025-08-0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