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眼下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常用工具,打破面对面交流的各种障碍。不过,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只能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
2025-08-17
圣诞、元旦刚过,春节、情人节又齐齐驾到。节日万家团聚,到处是欢声笑语,商场纷纷开展减价促销活动,更是惹得人如潮涌,到处是提着大包小包兴奋不已的时尚男女。
刚工作不久的小柴尽管挣钱不多,但她有时也能把几千块钱在几个小时内花完,买回的东西有没用的首饰和衣服,有时还可能花几百元买支口红送人。
在某电视台做编导的程小姐平时工作很忙,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很少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旦哪天不用工作,就要抓紧时间去逛商场。将上千元的毛衣、皮鞋,数千元的外套提回家,虽然衣橱已塞得满满当当了,但她还是高兴,觉得是对自己前一段辛苦劳作的犒赏。
心理专家认为,消费不但无法消除内心深处的焦虑不安与空虚孤独,反而像一个黑洞般吞噬着人们的财产。这个黑洞不断扩大,使家庭和婚姻逐渐出现危机,躯体接着受累,渐渐百病丛生。
国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一套紧张的运作模式,使人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当节假日来临,大脑从工作状态中停下来,原本紧张的模式就会突然失去对象,惯性作用使人感到不适应。
例如,现在大都市白领接电话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好意思,您现在说话方便吗?不方便的话过会再给您打……”这足见都市生活之繁忙,压力之巨大,很多时候连话都说不上了,久而久之人际关系趋于淡漠,但却能感到无处不在的不安感,促使人们做出种种反常的行为,购物成瘾就是其中之一。
有这样一部美国浪漫爱情片—— 女主人公瑞贝卡是一个财经杂志的记者,每次逛街都疯狂地购买各种衣服、鞋子和很多不实用的东西,后果就是:不但存款花得一分不剩,还刷爆了几张信用卡,债台高筑。
讽刺的是,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写文章教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而她却管不住自己的口袋,难以从挥霍无度中自拔。
瑞贝卡曾经试图戒掉购物瘾,但以失败告终,只能绞尽脑汁去挣更多的钱来弥补亏空。信用卡公司和讨债的人不断追上门来,她只能编造各种谎言来敷衍对方,或者躲一时算一时,令人啼笑皆非。该影片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刻画得淋漓尽致。
心理专家认为以下3种人容易购物成瘾
1.异乡客 陈女士只身一人在异乡,每逢佳节心情都很沮丧,偶然一次去商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开始用购物来打发时间,无论有用没用的都买回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在广州、北京等中国大都市南漂、北漂一族的内心真实写照,他们到了节日就格外的形单影孤。专家称,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被赞美,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他们只有在商场里才能感到服务人员的热情,受到上帝般的礼遇,令冰冷的心感到一丝温暖,但代价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辛苦挣来的钱财,买了一堆并不十分必要的商品,过后又沉浸在懊悔之中。
2.家庭怨妇 田女士因老公出轨,婚内长期没有性生活,下班之后就不愿意回家,而去购物后才会感觉好一点,但同类的商品,例如衣服,已经重复买了很多,已经放满了整个房间。
研究表明,亲密关系建立得不顺畅,夫妻相互关爱功能没有得到满足,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温存、体贴的缺失,造成妻子内心的失衡,唯有通过购物来发泄,用花费金钱来惩罚丈夫的不理不睬,这样的购物狂热是一种无奈而伤心的表达。
3.单身男 高先生节日时感到烦躁莫名,去逛超市带回一堆食品,当时就感到情绪有所释然,第二天情绪不稳定时再去购物后又能缓解,这种行为一再重复,直到节后上班。
城市中的单身男士生活单调乏味,内心孤单,习惯平时忙碌的工作,节日里见到周围家家共聚天伦,情侣成双成对,自然感到失落、焦躁,甚至产生嫉妒心理,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头痛失眠等症状接踵而至。有分析认为,性别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男性很少暴露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不能及时疏导消极情绪,部分人就通过购物行为来排解。
有专家认为,“购物狂”提法有欠妥当,因为“狂”可能带有贬义,带着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恰当的说法应为“购物成瘾”,指明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跟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类似。
究其原因,大体有如下3条: 1.生理因素:他们的大脑神经递质发生了改变,使得他们控制不了自己,在购物时有强烈的快感。
2.心理因素:他们利用购物行为缓解压力并享受快感,否则烦躁焦虑,产生购物的冲动。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他们用这种行为来获得对自我的认可和别人的尊重,根源是内心深处的自卑。
3.家庭因素:每一个人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多少会受到创伤,有些创伤经过漫长岁月后沉积下来,扭曲了真实的自我,使心理年龄停留在创伤事件的发生年龄,影响到自我社会功能,如爱的功能,成熟的依恋功能,认识和管理情绪的功能。他们只能依靠外界事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购物成瘾就是典型方式之一。
购物成瘾者如何自我救赎
节日里除了增加与人的沟通、加强休息以外,也可主动减少一些应酬,一个人静静独处,不看电视,不看电脑,不听音乐,不制造声音,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姿势,或躺或坐或卧,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内心。
专家建议购物成瘾者要纠正过于强烈的购物欲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
《人人健康》杂志提醒您,当心透支消费,沦为“卡奴”。近期,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就有一些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
请看以下5点小提示:
1.交费时不刷卡,改用现金支付,或长期在银联卡里只留小数目的钱。这样就会有钱被掏出去的感觉。
2.购物前先列清单,限定只能买清单上列出的物品,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购物欲望,就把购买目标放在价格较低的小东西上。
3.控制购物时间,别长时间在商场滞留。
4.尽量少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前先进行消极的思维暗示,想象自己已经没钱了,生活是如何窘迫。这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5.逛商场时避开特卖场,假如没有特别需要的东西,打折的地方也要少去。如果一定要去,也要先限定自己的最高消费金额。
比较严重的购物成瘾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目前医学界已证明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对购物成瘾有确切的疗效,而由精神疾病引发的购物成瘾,服用相关药物,例如抗抑郁药,也可能有疗效,但是用药应十分谨慎。
最后,小愚想和您说: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消费都不是根本办法,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才是解决之道。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86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社交网站眼下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常用工具,打破面对面交流的各种障碍。不过,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只能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
2025-08-17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说谎或被谎言欺骗的次数之多令人震惊。研究发现,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变化会泄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大多数人很难发现别人是否在说谎,而有少部分人具备分...
2025-08-17
手机、笔记本电脑、E-mail、MSN……如今,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所有与生活相关的行为。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便捷亦产生了与之不相匹配的副作用。过分依赖信息化工...
2025-08-17
友谊就像婚姻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必须要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的被加固,人是会变的,生活中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会有变化。老办法可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精心灌溉我们...
2025-08-17
导语: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特殊意义。学会交往,首先...
2025-08-17
导读: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悲的,孤单影只,内心寂寞,痛苦无处倾诉,快乐无人分享。所以,人要过幸福的生活就不能少了朋友。但是,朋友也不是越多越幸福。朋友关系是重要的幸...
2025-08-17
多年前有个俄国的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上帝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上帝挑战说:“上帝,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
2025-08-17
都说吹牛不上税,英国有一项调查显示,逾八成人承认,每天至少讲一次“大话”。究竟吹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呢?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
2025-08-17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
2025-08-17
面对不同类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明白对方的类型,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攻击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攻击的方式,把人推开,和人结束关系。他们的家教一...
2025-08-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