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说孩子“无能”=扼杀孩子

2025-08-27 心理健康
【摘要】:上海某校一位高一学生,在初中时便深信老师们关于他“缺乏文科细胞”的说法,升高中后连续3次考试,政治科成绩没有超过30分的。一教师给他“泄漏”30分的模拟题,说是

上海某校一位高一学生,在初中时便深信老师们关于他“缺乏文科细胞”的说法,升高中后连续3次考试,政治科成绩没有超过30分的。一教师给他“泄漏”30分的模拟题,说是试题,让他去为另外30分而奋斗。该生一兴奋,复习政治课内容时再没产生过发困、心烦和头疼的反应。文科成绩跟上去了。

在美国,大多数行政长官、公司老板、老师,都懂得一种帮助下属或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技术——社会心理学的归因分析策略。当下属工作失败或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时,就按这套策略的原理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在分析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一定要使失败者确信,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能力不足造成的。因为能力是稳定因素,是短期内改变不了的。如果认为自己由于无能而失败,就会想东山再起。二是一定要使失败者相信,自己努力不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努力是不稳定的可控性内部因素,下次再多付出一些努力是不难做到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努力到一定程度,能力会被更好地发挥出来,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实力。如果这个人自信是能力较强的人,便会经常带着成功的期待去试一试自己的本事,久而久之,倒真的变成这方面有本事的人了。这种心理效应与以勤补拙还有所不同。三要使努力中的儿童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地给他提供成功的反馈信息,使他的努力坚持下去。比如一个儿童下很大功夫写的作文,你看后告诉他的都是哪儿写得不正确,下次他就可能不那么努力了。

懂得归因策略的人则告诉他,作文中好努力写的那部分比以前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至于缺点总是则作为下次努力的新任务目标提出来。四是对努力本身的称赞也是一种动力。不负责任地动不动就说孩子不努力,也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无效的。如果不努力了或正在努力,就向孩子提供强化信息,说:“你的确比以前更努力”,或者“再努力一下会取得明显进步的”,“你一直在努力,这很好,再看看学习方法有没有问题”等等。孩子认为努力本身也可能得到赞许,会不断地努力下去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5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想让孩子“坦白”得先宽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