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
2025-08-28
中班以上的孩子上厕所,老师不再看护,只要和老师打声招呼,老师就会让他们去解决,以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刘先生的女儿4岁,在私人幼儿园上小班。他发现女儿有一次站着小便,大声喝斥女儿不能这样,女儿却理直气壮地说:“小朋友都是这样的。”他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厕所不分男女。刘先生想跟女儿解释性别差异,可女儿听不懂。但不解释清楚,又怕影响女儿的性别观。——读者楚鸟儿
“我孩子的幼儿园男女厕不分,这会让女孩缺乏保护意识。”一位家长近日通过电话向本报反映。记者此后随机走访了北京几家幼儿园,发现多数幼儿园男女同厕。而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尚无幼儿园分厕的相关规定。
幼儿园多数男女同厕
8月7日早上7点,北京建东苑幼儿园,揉着惺忪睡眼的小朋友被家长送来,有的迫不及待跑进卫生间。记者看到,这里每班一个卫生间,男女厕没有分开,一侧是小便池,另一侧是坐盆。
上午11点,宣武区里仁街幼儿园。下课的孩子们跑向教室一角的卫生间,另几个孩子站在门口“等位”。每个班教室卫生间都有两个蹲坑,两个站位,中间没有遮挡。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
里仁街幼儿园园长刘老师说,幼儿园虽然没有男女分厕,但考虑到大班孩子有了性别意识,又即将上小学,因此让他们男、女分批上厕所。“有条件的幼儿园还是应该男女分厕,让孩子从小有性别意识。因为现在公共场所厕所已按照性别严格规定,连男孩也不能跟妈妈进女卫生间。”刘老师说。
记者随后从中科院第四幼儿园、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了解到,男女卫生间也没有分开,但有的幼儿园在每个蹲位中间设了隔板,有的则安排男女生分时段上厕所。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男女厕分开,但我们幼儿园建于50年代,当时设计上没考虑到这一点,空间也小。”中科院第四幼儿园张老师表示。
7成家长反对男女同厕
针对幼儿园男女同厕问题,本报联合某网母婴频道推出相关调查。仅3成家长表示,孩子所在幼儿园男女分厕。而九成以上家长认为男女同厕对孩子性别观念有影响。72.73%的家长反对幼儿园男女同厕。
调查中,一半以上家长对孩子进行过性别教育。而近半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性别教育应从3-4岁开始,认为应从5-6岁开始的占27%,另有18%的家长认为应从1-2岁开始。
对此,早教专家、儿童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观点各异。但专家都认为,家长不能回避孩子在性别上的疑问。
- 观点交锋
幼儿间“熟视无睹”有益健康
蔡景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早教顾问
有条件的幼儿园男女分厕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可以让他们建立起性别意识,减少孩子的疑问。如果无条件,男女同厕对他们也无伤害。
孩子对男女的认识是感性认识,看到男女差别,就如同看到眼睛和耳朵的差别一样。越隐蔽,不让他们看到,越容易产生好奇心。幼儿阶段让他们“熟视无睹”地看到男女差异对孩子的心理其实是健康的,隔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神秘感或其他联想。
女孩学男孩如厕方式只是好奇,她自己会发现这样不方便,会尿裤子,家长可以告诉她女孩不是这样尿尿。呵斥、开玩笑或者鼓励都是不对的。没有必要上升到性的层面。
性教育并非要隔离
李银河,社会学家,性学专家
幼儿园男女厕不分是中国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性别规范也建立得很好,并没有因为在幼儿园就乱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自然会有性别意识,没有必要硬将幼儿园男女厕分开。
性教育并非要隔离,3-6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人分为男、女,为以后的性教育打下基础。到小学时根据孩子的好奇心告诉他们相关知识。告诉他们男、女生没有等级高低之分。不要让孩子感觉性的恐怖、神秘。不要骗孩子,而要作为科学知识来讲。
家长不要回避性别问题
李玲,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心理咨询师
我接受咨询时遇到青春期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追述儿时和其他小朋友做过一些事,会认为很不道德,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当时无心的经历有的成了心理桎梏。
学龄前的孩子还没有清晰的性别意识,但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外界刺激较多。如电视、网络、图书,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厕所不分开,孩子有可能在这个场所有窥视、触摸等行为。如果家长缺乏引导,将来有可能会造成心理阴影。
但即使厕所分开,也不能避免孩子的好奇心。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要告诉孩子爱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其他孩子的身体。如果孩子提出问题,不要回避,而要让他们知道男女不同是正常的,这是早期性教育的一部分。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6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最好的父母之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
2025-08-28
宝贝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往往有恐惧心理,这时父母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当宝宝遇到如下的情况时,父...
2025-08-28
孩子的烦恼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烦恼。孩子一般遇到的烦恼有:1、受到批评或误解。2、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老师的不信任。3、受到同伴欺负,如被...
2025-08-28
1、嚣张做事,老实做人事情越高调越好,高调到你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在做一件事情,你就成功了。做人越低调越好,因为低调也是一种最牛B的炫耀。2、让坚持成为一种...
2025-08-28
如何做好孩子交往的策划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多半是因为终日不接触小伙伴或像毛毛那样交友单一。这些孩子和小伙伴相处时,不太容易和别人建立愉快的个人关系。这并不能表...
2025-08-28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
2025-08-28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能力逐渐完善,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和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但...
2025-08-28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
2025-08-28
有关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父母正在越过健康饮食和健康饮食偏执之间这道危险的界限。我们太执着于吃的健康问题,而忽视了“食品管制”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你家里施行...
2025-08-28
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那么,哪些话会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2025-08-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