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让狼把你叼走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
2025-08-30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耳熟能详的动人儿歌,唱出了深深的母爱,也唱出了孩子对父母无尽的眷恋。
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但也可能蜕变为禁锢成长的藩篱。我们赞美父母博大无私的爱的同时,也要看到,如果父母一味用自己爱的羽翼替孩子遮风挡雨,包办代替,那么当孩子迈出家庭这一温暖的港湾时,将会因为缺乏独立性而无法经受社会风浪的考验,这不是任何一个父母所愿意看到的。
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从一个无助的生物体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孩子需要独立,包括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那么,在家庭环境中,应该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我们提倡儿童独立性的培养,并不是要拔苗助长。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或许有些家长看过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电影《刮痧》,该电影描述了一对中国夫妇移民到美国的生活故事。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冲撞了一位美国邻居的孩子。
按照中国父母传统的习惯,许大同为此登门向邻居赔礼道歉。而美国的邻居却善意地拒绝接受,认为,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这一处理方法的不同,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或许家长会替代孩子把问题处理得很好,但是,孩子无法从中感悟到自己哪些是对的,哪方面是错的,从而失去了一次学习处理问题的机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有许多的错误,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而后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就能够学到行为的规则。例如,当孩子不再拉着父母的手,开始能独自在马路上行走时,父母在高兴之余,要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各种规则的学习,是独立性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孩子意识到独立并不是为所欲为时,他的自我意识就能与社会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独立”(independence)并非与世隔绝,并非孤立,相反,独立为了是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inter-dependence),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父母对孩子要给予示范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第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新的挑战,总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适当的示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例如,全家人到公园游玩,一个5岁的孩子不敢像其他人一样走过一座独木桥。这时,父亲示范给孩子看怎样把握平衡走过独木桥,而后,在桥的另一端伸出手鼓励孩子自己走过来。父亲伸出的手,既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孩子在父亲和家人的关注和鼓励下,自己慢慢走过了独木桥。孩子每克服一次困难,就增强了一份勇气,也提高了一份独立的能力。给孩子示范和鼓励,是为了激励孩子,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为孩子的独立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例如,孩子在学习骑自行车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把握平衡的动作要领,逐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动作。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出决定的方法。独立的行为其实只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欢替代孩子做决定,例如,早上上学前,孩子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父母已经准备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动脑想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例如,孩子早上上学前,如果父母准备两套衣服,问孩子今天想要穿什么衣服,这时,孩子就会去考虑选择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其实,孩子穿什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参与到了做出决定的过程之中。当孩子习惯自己思考时,孩子的独立性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也为孩子今后的独立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也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还有清晰的自我,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9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父母不该说“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
2025-08-30
先给宝宝买件玩具 再教宝宝看看世界———常听到一些刚做妈妈的人说:“自从有了宝宝,就没有好好地逛过街了。每次把宝宝扔在家里出去,买个东西就像打仗一样,生怕他在家...
2025-08-30
陪伴孩子a.跟孩子一快做闲事要跟孩子搭起友谊的桥梁,就是和他一块做他喜欢做的事,一方面可借机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可帮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认同感,让他知道...
2025-08-30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
2025-08-30
他们这样结识上网,或者一起唱歌,交换QQ,再通过聊天加深认识第一个跳水的小芋头,1994年出生,是景德镇市第二职业中学初三学生。事发那天傍晚6点多钟,小芋头给毛...
2025-08-30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
2025-08-30
2岁宝宝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此,父母们往往会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这时的宝宝正在学着独立,对他们而言,每一次成功都会为他们带来无以伦比的快乐。当...
2025-08-30
“小孩子是最幸福的,整天无忧无虑。”类似的话我们时常能听到,其实,对儿童心理有过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发现,小孩子不但“有忧有虑”,有时他还会付出整个身心,去排遣...
2025-08-30
宝宝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露着小屁股出门即不卫生又不雅观。如果长大后看到自己小时候露屁股的照片,一定会觉得尴尬。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大街上露屁股的宝宝会越来越少...
2025-08-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但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背负着...
2025-08-3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