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型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地干平凡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实际。自卑型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
2025-09-06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 容易诱发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1。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2。企图标新立异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克服逆反心理:
1。认识 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 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2。想象 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它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6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青年成长中十大心理障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理想型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地干平凡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实际。自卑型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
2025-09-06
幼儿的“诵读困难症”的典型症状是学习阅读、朗诵、书写、发音时比同龄孩子困难得多,一般开始发生于3-4岁的幼儿期或5-6岁的学龄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矫正或治疗,症...
2025-09-06
不少父母心中有着苦恼,孩子长大了脾气倔强,不象以前那样听话,与父母的关系变得不那么和谐,甚至十分紧张,父母为孩子作出种种安排,孩子却偏不高兴去做,喜欢顶牛,这种...
2025-09-06
典型案例:乐乐3岁就会数数加减,学习、模仿能力极强,连小提琴也拉得有板有眼。周围的人见了都夸奖说:这孩子真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就在上了幼儿园大班后,乐乐突然...
2025-09-06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昨天介绍,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常见的表现主要有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等。对于大学生日益严重的精神...
2025-09-06
近年来患焦虑症的儿童越来越多。据报载,专家通过对万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抑郁、焦虑、恐怖等。其中,焦虑症状更为普...
2025-09-06
最近,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发育开始同他们智力的发育一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够和他人比较圆满地结交并相处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
2025-09-06
找各种理由逃学、一临近考试就生病、见了人就躲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常被家长忽视。殊不知,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日前,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儿童心...
2025-09-06
“你是被老师赶走的!”近日,李女士送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小许到学校时,儿子以前的同班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再一次刺痛了她的心。李女士说,儿子在被老师没收红领巾、撤掉...
2025-09-06
由于激素作用,如今的孩子“熟”得越来越早,“小大人”们日趋增多,而早熟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引起家长们的关注。日前,记者从温州市儿童生长发育中心了解到,为“阻止”孩子...
2025-09-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