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成了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没有奋斗目标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就业屡屡碰壁;对自我乃至人生认知不足导致...
2025-09-10
异常表现: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家长常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
专家点评:这种行为是自我意识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属正常发展的表现。家长应予理解和尊重,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一阶段会很快度过。
异常表现:发脾气。儿童已经开始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其感受,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
专家点评: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常是疲劳、家长未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反复批评某些行为等。在避免儿童自我伤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发脾气的幼儿,并尽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给予安抚。不能随意惩罚幼儿,只告诉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异常表现:遗尿。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
专家点评: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异常表现:咬指甲和吮手指。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
专家点评: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异常表现:手淫。学龄前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由于缺乏玩具和游戏,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
专家点评: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若对学龄前儿童手淫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异常表现:攻击破坏行为。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儿则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愤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破坏行为。
专家点评: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制止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还可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9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生的“打理”开始于大学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成了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没有奋斗目标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就业屡屡碰壁;对自我乃至人生认知不足导致...
2025-09-10
这篇文章解释说,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很多生长在社会地位低下的极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着不健康的应激激素水平,这损害了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其结果是,在孩子以后的生...
2025-09-10
一旦一个人被归类为草莓族,意思就是抗压力不够,仅此一项弱点,就足以导致学习无法超越,工作难以突破,最终带来竞争力不足的危机。但也有年轻人抗议草莓族的刻版印象,他...
2025-09-10
保持联系在婴儿出生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你的伴侣,能把你引到正常的轨道上。留在那里,夏皮罗说,当你快成为父母时,陪伴在伴侣身边是至关重要的。"你能真正给你孩子最好...
2025-09-10
自己班里的学生还能慢慢熟悉,若是到其他班级代课,一不留神就可能念错,最糟糕的是,花名册里有些字自己压根儿就没见过。比如,有位学生,名字叫作“马騳骉”,一眼看去,...
2025-09-10
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少女们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
2025-09-10
经常发生冲突的父母为了他们的孩子仍然在一起,其实对他们的孩子更是弊多于利。这是加拿大的一项的研究发现的,这是第一个衡量孩子在父母离婚前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儿童生活...
2025-09-10
1.粗俗的语言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025-09-10
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2.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
2025-09-10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阿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安娜·萨卡迪称,她和同事在近20年中,对8000多名婴儿和30岁左右的成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父...
2025-09-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