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天平,一边装着感情,一边装着理智,当我们用心所爱之时,也要用心所思。爱和被爱都没有错,错在时间和空间上。一、用理智战胜情感你现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
2025-09-10
迈克尔·杰克逊,那位全球乐坛上最闪耀的明星的人生快乐吗?
众所周知,他不快乐!他的种种怪异行为,让他成为被世人误解最深的人;他自己也说:“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
为何会如此?心理学家认为,破碎的人生,可以从破碎的童年中找到答案。
杰克逊的不快乐,对那些渴望培养出天才的父母,有何警示意义?
一、 杰克逊的童年缺失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要分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杰克逊的问题是,在他的童年,除了生理需要外,其它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
1、他为何想回归童年?
杰克逊的古怪行为
一个大男人,喜欢迪斯尼,绒娃娃,并和《小鬼当家》的主演成为好友,后竟因“超人是否能打败蜘蛛侠”的争议而翻脸。
有一次他和朋友外出,看到一个小男孩在人行道上玩耍,杰克逊忽然停下车,对同伴说:“我要你去把那小孩的玩具偷来,然后我们开车就跑!”
他将自己的家,打造成“梦幻庄园”,在园中,杰克逊会像猴子一样爬树,或者在园子里开卡丁车自娱自乐,或者和被邀请来的孩子们一起玩。
没有快乐的童年
心理学认为,他所有的古怪行为,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经历中找到答案。
1993年在“当代传奇”颁奖礼上,他说:“我根本没有童年。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没有童年应有的快乐!”
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将他和4个哥哥组成“杰克逊五兄弟”乐团。他的童年,“从早到晚不停地排练、排练,没完没了”;在人们尽情娱乐的周末,他四处奔波,直到星期一的凌晨四五点,才可以回家睡觉。
“怪行”缘于心理补偿
杰克逊在《童年》中唱道:“人们认为我做着古怪的表演,只因我总显出孩子般的一面……我仅仅是在尝试弥补从未享受过的童年。”
心理学发现,在缺失中寻求补偿,是人的正常心理。人的“基本需要”如果缺失,人必然会产生失落感、缺失感,乃至空虚感,造成生理的不适和心理的苦闷彷徨、焦躁不安。而当这种缺失感、失落感出现时,人必然会采取“补偿行为”,以平衡其生理和心理。
马斯洛“基本需要”中的“自我实现”,指“潜能”的自我实现,人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自我实现”都不能缺失。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年轻时没有谈过恋爱,到80岁,也会去想谈一次恋爱。
人在童年,本能地需要快乐游戏,如果缺了,必需补偿,大学生喜欢看漫画书,小白领喜欢绒娃娃,这些都是对自己“童年快乐缺失”的补偿。
杰克逊的“心理补偿”,其实并非只是古怪行为,还有“资助众多的儿童慈善组织”等;他的很多名曲,也并非歌颂爱情,而是“童心”,如他在《We're the World》中唱道:“我们就是世界,我们就是儿童,我们就是让明天更光明的人,让我们开始付出。”
“补偿”让他惹上官司
杰克逊在1993年和2003年两次受到“儿童性侵害”案件的困扰,原因是他有个癖好:跟孩子们同眠。 其实第一次官司后,他已接受教训,没有与孩子同床共眠,而是自己睡在同房间地上的睡袋中,但世人的难以理解,仍让他声名狼藉,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为何要与孩子睡在一起,他说:“跟孩子睡在一起。让我感到安全和放松!”他在《童年》中唱道:“有人说我不正常,很明显就因为我对简单自然的爱恋”。也就是说,他的“同床共眠”,仍是“心理补偿”,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如他所唱的那样:“但请对我宽容一点”?
2、他为何生活不幸福?
他浑身上下充满着神秘的力量:他挑动手指,可以疯狂一个人群;他一转身,可以疯狂一座城市;他的音乐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
畏惧成人社会
这位舞台的王者,生活幸福吗?杰克逊说:“我从来没有真正幸福过,只有演出时,才有一种接近满足的感觉。”
曾任杰克逊舞蹈指导的文斯·帕特森说:“他对人群有一种畏惧感。”
在家中,杰克逊时常向他崇拜的“戴安娜”倾诉自己的胆怯感,以及应付媒介时的慌恐与无奈。
他为何会如此?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自我实现”。爱的滋润,是生命成长的核心。人只有被爱,被接纳,被归属,被承认,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自信大胆地去探求外部世界,成熟到足以能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中去。
而杰克逊的童年,缺失爱!据介绍,杰克逊家中子女众多,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管教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
排演都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完成的,稍有差错,父亲随便抓起什么就是一顿痛揍;演出的路上,还得忍受父亲的唠唠叨叨,每个孩子的失误,都会成为他责骂、发威的借口。这个暴君式的父亲让5个孩子颤栗不已,“我们怕他怕到反胃!”
内心深深地自卑
童年的杰克逊,努力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他“8岁成名,10岁出唱片,12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歌曲歌手”,但却仍得不到父亲的赞许,仍是时常遭到打骂。
心理学说:12岁前的孩子,价值观、判断能力尚未建立,或正在完善中,父母的话就是权威。当他们不能达到父母过高的期望而被否定、责怪时,他们即便再有委屈,但内心深处仍然坚信父母是正确的。杰克逊长大后的“强迫行为、自卑心理”等,当和父亲的否定评价有关。
父亲还时常嘲笑他:“天哪,这鼻子真大,这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到的!”杰克逊说,这些评价让他非常难堪,“想把自己藏起来,恨不得死掉算了。可我还得继续上台,接受别人的打量。”
其后,迈克尔·杰克逊的“自我伤害”,多次忍受巨大痛苦整容,当和童年的这段经历有关。
内心深深地孤独
他和猫王的女儿莉莎结婚,当时轰动了整个地球,但两人婚姻生活并不愉快,莉莎说:“对很多事我都感到无能为力……感觉到我变成了一部机器。”1996他又与黛比结成连理,但幸福的日子持续也并不长,1999年两人离婚;之后,他又与布兰妮交往甚密,但布兰妮却一直强调:我们只是好朋友。
杰克逊直言不讳地承认:“没有人能够体会到我的内心世界。总有不少的女孩试图这样做,想把我从房屋的孤寂中拯救出来,或者同我一道品尝这份孤独。我却不愿意寄希望于任何人,因为我深信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
为何会如此?心理学认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本质上是“家庭伦理-人际关系”,如果孩子童年缺爱,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附关系,那么,孩子最终难以与“社会伦理-人际关系”实现同化。他将在人群之外,在正常的伦理-人际关系之外,一生孤独和痛苦,恐惧而不安。
杰克逊的婚姻生活,当是这心理学推理的形象解读! 现在很多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对其严加管教,孩子考了99分,父母会问:“为什么没考100分?”并让其参加各种培训班,各种竞赛,这对孩子的成长——童年时期的“自我实现”,会有何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0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学生要怎么去面对爱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天平,一边装着感情,一边装着理智,当我们用心所爱之时,也要用心所思。爱和被爱都没有错,错在时间和空间上。一、用理智战胜情感你现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
2025-09-10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教育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的高度重视。”的确,如今不少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
2025-09-10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然而在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孩子们也未能逃过心理疾病的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不得不引起人们...
2025-09-10
清华大学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跳楼自杀、广东某大学学生因求爱不成而服药寻死……上周,多起大学生因心理偏差而走上不归路的事件进入我们的视野,给这个清冷的季节平添许多...
2025-09-10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在求助信中,60%都是关于恋爱情感的问题,其中以“恋爱受挫”最为高发。80后的年纪,到2008年,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
2025-09-10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在求助信中,60%都是关于恋爱情感的问题,其中以“恋爱受挫”最为高发。80后的年纪,到2008年,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
2025-09-10
有研究显示,现在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恐慌,特别是对孩子们,父母的恐惧和压力会过早地传给孩子。8岁孩子为世界担心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11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
2025-09-10
尽管情商比智商在人生中发挥着更普遍、更重要的作用,情商教育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唤起家长朋友对孩子情商培养的重视,并能给予大家一...
2025-09-10
一、否定宝宝人格“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父母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父母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
2025-09-10
梦境1:飞翔“我好几次梦见自己有一种特异功能———会飞。在梦中,每次飞翔,都一定得用脚蹬,蹬得越用力,就飞得越高,一旦不去蹬,就摔下来,仿佛我在另一个世界里就是...
2025-09-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