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
2025-09-11
孩子任何一种行为的出现都会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呢?
孩子任何一种行为的出现都会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呢?
孩子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到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孩子,这个在成人眼里毫无分量的词却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幻想、快乐,让成人很难捉摸。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在成人眼里无所谓,但却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变化。
现象A: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入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
现象B:我儿子也是一样的,宁愿在外面的公厕大便,也不愿在幼儿园大便,要不就忍着回到家里再大便。很奇怪的是,周末孩子在家的入厕时间就很正常,也不会憋着。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提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根据海德的归因理论,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的原因:
外部原因
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差异
孩子从出生到入园之前,家庭环境是他最熟悉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地方。对于他来说,家庭和它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带给他一定的秩序感。蒙台梭利就曾特别指出:秩序是孩子生命的第一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愉快,相反秩序有所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愉快。
重要他人的期望态度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教师、父母、同伴等,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他们构成儿童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因而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幼儿园,教师成为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是儿童学习的榜样。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以某种方式传达给儿童,从而形成教师对儿童的期望。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儿童对教师的期望进行知觉加工,而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期望。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儿童表现很好,经常受到表扬,儿童可能形成这样的自我期望:我一定要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不能落下,如果大便的时间比较长,有可能自己会落后的,是不是教师就不喜欢自己呢?因此,有的儿童宁可憋着也不在幼儿园大便。
内部原因:孩子的性格
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而是根据维度而定。内向型性格的孩子总是出言谨慎,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表达,而且也比较注意对方的反馈。而且,内向型的孩子比较注重对方对自己看法,尤其是重要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教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的行为都希望在教师那里得到肯定,尤其是对于内向型的孩子,他们更加注重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的孩子多为内向性格的孩子。
明确了解了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的原因,父母和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轻松度过每一天。这里提供2个小方法给大家:
Tips 1:因性施教
孩子在入园之前,教师与父母交流孩子的发展情况是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要求。如果孩子比较内向,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与内向的孩子交流时,言行与态度要特别注意。教师不仅关注孩子的性别差异,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差异。
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孩子“大便”的时间长短以及孩子当时的状态。有的孩子可能时间较长,甚至一边哼哼一边入厕,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因个别孩子而打乱教学计划。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关注这些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Tips 2:父母也是教育者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让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在安全感的情境下,孩子能够自由、
轻松的展现自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的孩子能够充分彰显自我。而亲子游戏不仅促进亲子交流,而且父母更能够了解孩子真实的自我。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孩子扮演教师,父母扮演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想去厕所大便,此时教师的反应会是怎样呢?(即游戏中孩子的反应是怎样呢?)游戏情境中,孩子无拘无束,孩子的言行能够表现他的真实的想法。父母抓住教育时机,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总之,孩子是教育的对象,而教育者(父母和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0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教养宝宝的依恋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
2025-09-11
对待任性的孩子,既要用一些具体的方法纠正他的坏毛病,又要从根本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和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可说是“无招胜有招”。经调查发现,父母既有权威又...
2025-09-11
福州旺婴妈妈亲子园负责人许威威指出,孩子黏妈妈,主要跟平时照顾宝宝的方式有关。一般来说,孩子和谁在一起的时间长,就会比较依恋谁。一些家庭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主要是...
2025-09-11
小家伙们甚至还没有“一臂之长”,但是已经有了很多连大人都琢磨不透的心思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们一起来搞明白!1.宝宝也有挫折心?为什么当我们已经给宝宝...
2025-09-11
父母给孩子儿童节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无论是带他到户外享受大自然,还是在家和他做游戏,重要的是和他在一起。“你的微笑是魔法,你的眼泪是我的慌张”,如歌所言,每个孩...
2025-09-11
提起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少人头脑中会有一种错觉:性格内向、自卑、压抑、孤僻、冷漠,多憎恨、少爱心。长此以往,成为“问题”儿童,犯罪率高。然而,最近南京的一项调查显...
2025-09-11
小动物活泼可爱,姿态动人,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可是有些孩子不这样,他们以虐待小动物为乐趣。他们喜欢追打小动物或残害小动物,当听到小动物的哀鸣声时,或...
2025-09-11
童心是纯洁无暇的,我们不能用世俗的察言观色、讨好乖巧、言不由衷去污染它。童心是人的美好的天性之一,比如说成年人“童心未泯”,说老年人有“赤子之心”等,就是这个意...
2025-09-11
恬恬(女孩4岁多妈妈肖迪是大学教师):我有两个家恬恬快3岁时父母分手了,当时她对爸爸有了清晰的印象,不明白为什么她喜欢、也爱她的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开始时,恬恬...
2025-09-11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是这样给具有自信的儿童下定义的:自信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集合。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自信可在约...
2025-09-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