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是婴儿表现情感、提出要求的方式。学会“听”懂他们特殊的“语言”是妈妈们的必修课。出生后3至4周的婴儿,神经调节反射不灵敏。如果喂养不当或食物过敏,可能发生局...
2025-09-11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良好的亲子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使婴儿视野扩大,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母爱与感情依恋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各种教育环境刺激是心智潜能的“开发剂”。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1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学会听懂婴儿夜间的哭声很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哭闹是婴儿表现情感、提出要求的方式。学会“听”懂他们特殊的“语言”是妈妈们的必修课。出生后3至4周的婴儿,神经调节反射不灵敏。如果喂养不当或食物过敏,可能发生局...
2025-09-11
新年的祝福短信在手机上闪烁,一大堆祝词中,有一条特别吸引我的眼球:希望你多多善待自己。真实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过去的大多数日子里,我不仅没有好好善待自己,...
2025-09-11
母子脆弱综合症今天,我在心理门诊值班。一位精神萎靡的少妇与我面对而坐,还时不时的唉声叹气。她说,自己特别疼爱独生儿子小明,经常会冒出孩子发生意外或受委屈的预感—...
2025-09-11
豆豆变得只能表扬不能批评/u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注意到表扬对宝宝有激励作用,豆豆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两岁的豆豆:“豆豆真聪明!妈妈太喜欢你...
2025-09-11
孩子开始认识到自我存在,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萌生和显露。“宝宝,快告诉阿姨,三加一等于几啊?”当着亲友的面,妈妈满怀期待地问。2岁的宝宝却什么都不说,依然自顾自地...
2025-09-11
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离不开知识,少不了体能,对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而对培育“成功意识”却非常淡漠。成功意识就是孩子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2025-09-11
让孩子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冒尖出风头”,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这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益处也很大。在美国的幼儿园,每逢周一会有一...
2025-09-11
婴儿从出生那时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在这种不断的交往过程中,婴儿与父母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感情联系。具体表现为:孩子对他的主要...
2025-09-11
这是一位父亲的教子故事,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我越来越醒悟这世界是个残酷的角斗场。我觉得这辈子自己已经亏了,便指望儿子能有长进,做个硬汉铁人,于是从小灌输给他...
2025-09-11
上小学的孩子大都要经过一段特殊的心理变化时期,即“逆反心理”期,此时的孩子不听话、不好教育。但经过摸索,我发现,逆反心理用得巧,反倒能对教育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2025-09-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