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倍受宠爱,因而也容易导致他们唯我独尊,不关心别人,不能忍让包容他人。而作为独生子女,他们又很孤独,...
2025-09-12
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平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是“传声筒”,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
在中福会少年宫日前举行的少儿教育论坛上,有“知心姐姐”之誉的教育专家卢勤一开场就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与会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家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作祟”,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卢勤这样描述当前我国孩子的生存状态,“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这代孩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家长的“完美主义”和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望和无措。卢勤说:“我现在手机里每天都收到1000多条短信,很多都是家长的求助短信,愁的是孩子提出不参加高考。”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当孩子发现自己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会选择放弃,特别悲观的还会走上不归路。
“家长习惯于用成人标准衡量孩子,对孩子要求总是‘一刀切’。”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副所长孙抱弘说,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外乎是学习好、口才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等,这本身并没错,但过犹不及,有可能转变成功利教育———家务活、体育锻炼等与学习无关、对学业无促进的事,统统不需要做。“家长将‘好静不好动’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但是孩子成长并不是坐在家里、坐在课堂里就能完成的。”
与会专家指出,教育不妨多一些“自然主义”,发展孩子个性。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平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是“传声筒”,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比如,孩子从小衣服上总是蘸上颜料等污渍,说不定正反映了其画画的兴趣;听几遍歌曲,自然就会唱了,反映了孩子对音乐独有的领悟力等。专家还指出,家庭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也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2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让孩子学会在集体中生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倍受宠爱,因而也容易导致他们唯我独尊,不关心别人,不能忍让包容他人。而作为独生子女,他们又很孤独,...
2025-09-1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
2025-09-12
生气、不满和痛哭是孩子心情不愉快的表现,是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身体不适。如孩子饥、渴、冷、热、头痛发烧或睡眠不足等。在这些情况下,孩子极易发...
2025-09-12
当第一个脏字从孩子口中蹦出时,不少父母会感到紧张,生怕孩子从此学坏。教育学家认为,4岁是孩子说脏话的兴奋期,一般这种情况到上学的年龄会自行结束。它只是孩子成长过...
2025-09-12
宝宝1岁前,会有许多搞不清楚的脾气和哭闹。这里的“另类止哭法”,在你“山穷水尽”时不妨一试:◇用毯子把他包裹起来大多数宝宝喜欢这种被毯子紧紧包裹的感觉,这会让他...
2025-09-12
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而且,除了下面教育以外,还有必要对孩子适度适时地施加一些负面刺激。所谓...
2025-09-12
3~6个月的孩子,甚至已经一岁了的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动作特点:手里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傻乎乎”地放入嘴里。在这个时候,在旁边的家长往往非常急切地将孩子手中的东西...
2025-09-12
离异对于大人来讲,可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也可能是一种难得的解脱。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几乎普遍是一种失落和遗憾。离异对于大人来讲,可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也可能是一种...
2025-09-12
现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美国纽约,甚至一些刚刚开始咿呀学语的宝宝,已经在父母的陪伴下乖乖学起了汉语。这家门口停满了一辆辆儿童车的学校叫“小宝汉语”,...
2025-09-12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2...
2025-09-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