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这一年就快过去了,计划跳槽成功的职业人忍不住焦虑起来,不成功又得等到明年了。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明明自己面试的时候与面试官聊得很投机,自己的表现也很不错,...
2025-10-16
这年头做一个职场中人累吗?累!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像两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身上,想不累都难啊!还有,现代社会在繁荣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极度的诱惑与浮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结果在心力交瘁下,心理、生理都容易出现毛病,让人难以快乐起来。
要想快乐地工作与生活,其实是有许多窍门的。来自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著名心理健康专家马绍斌教授给我们传授了他多年研究的心得体会,令听众受益良多,他说拥有一个“阳光心态”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最基本前提。确实,在面对各种不利情况时人们若都能积极应对,那就有了战胜困难、消除烦恼的利器。
既然工作不能不干,生活也还是得继续下去,那就给自己减减压,让工作与生活都快乐起来吧!
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然而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学业等各种压力和烦恼纷繁而至,应该如何理性地去面对?
每个人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上度过,工作时候快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生是否快乐,但如今不少白领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何才能减轻工作压力和烦恼呢?著名心理健康专家、暨南大学马绍斌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给到场的经理人朋友送上了一堂生动而实用的心理保健课。诙谐风趣的互动演讲不时让听众们发出阵阵笑声。
精彩之处,掌声久久不断。马教授的“设法改变不可接受的事,设法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快乐是爱己,快乐是助人,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更是一种智慧”等等精彩语录更是使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警惕快乐工作八大“杀手”
马绍斌教授提出,工作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生是否快乐;工作的快乐程度是衡量我们工作品质的重要指标。缓解压力治本方法便在于用阳光心态去实现快乐工作。在乐山大佛附近的凌云寺有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几何所不容。
从心理的角度看,快乐是可以选择。一种是需求的满足,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有个关于兰花的故事,话说慧宗大师喜爱养兰花,有一次大师远游,叮嘱徒弟们要照顾好兰花,可是在一个深夜,忽然下起了暴雨,徒弟们来不及,倾刻间兰花全都遭了殃,大家很是担心师父回来要骂人。
但是,慧宗大师回来看到徒弟们很惊恐的样子,知道了事情缘故,教导道:“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才工作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才结婚的……想想我们当初的愿望吧,我们的初衷难道忘了吗?记住我们当初的目的,我们坚持吧,别计较太多那些小事,难得糊涂啊!
通过这些年的调研和访谈,马绍斌教授发现有八种情况是快乐工作的“ 杀手”。首先是“工作缺乏价值感”以及“对公司的制度和文化认同较低”。觉得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很难接受。第三个,“难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比如说,现在很多工作都业绩要求高、技术更新快,感觉有点跟不上了。
第四个,“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很多人刚工作的时候热情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逐渐降低。总觉得自己干了那么多年,工作没有得到认可,没受到重视。
另外,“职务晋升空间小。”感觉越往上走,很难晋升,这个时候由于晋升空间比较小,导致工作干起来没有劲头,感受不到快乐。还有“收入福利及待遇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对前途的担忧。”比如,对自己所在公司的前途,对这个行业的前途,对自己的本身安全感,本身工作的问题担心。结果导致工作当中不那么快乐。
这八大因素在工作当中常见。向工作要健康、效率、业绩,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过程中如何能快乐多一点,找到快乐工作的要领。
随意换工作不是好办法
马绍斌教授认为,任何工作都会变得令人烦厌;任何工作也都可以带着活力与热情去做。有一次,马绍斌教授遇到一位小学教师,她是全国特级教师。原本马教授认为,小学教师是比较容易当的,技术含量也没那么高。但这位小学教师告诉马老师,小学教师的定位,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会孩子多认一些字,多算一些数。
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方法让孩子在学习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学生潜力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孩子学得更加快乐。这位老师以东方和西方教育的差异来举例。
比如有一个题目:2+3=?学生回答:6。
在国内,很多老师会说:你说错了。而在西方,老师并不是这样回答,而是说,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已经相当接近了。这种工作的使命感让马教授深深感动。
其实我们的职业观不同,工作心情和快乐指数也是截然不同的。当你把职业仅仅当做一个谋生的饭碗,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时,你就会因所付出和所获得不相称而牢骚满腹,就会因所谓的“伯乐难求”而怨天尤人,就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把日常的工作变成被动的应付和痛苦的煎熬,久而久之就会心力交瘁,未老先衰。
而当你把工作当做一种事业,把岗位当做一个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时,你能会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就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就能在繁忙当中保持平和愉悦的工作心境,就能从成功当中体验到乐趣与激情,就会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幸福的。
以不同的心境从事同样的职业劳动,在身心方面引起的反应是迥然不同的。如今的年轻人工作不快乐时,往往想选择更换工作。如果用跳槽这种方法解决,并不能根本解决,而且成本颇高。马绍斌教授认为,选择工作有三原则:是否值得做;是否有兴趣做;是否有能力做。我们时常不能选择工作本身,但可以选择采用什么方式工作。选择自己所热爱的,热爱自己所选择的。
积极认知切忌自寻烦恼
快乐工作的治本方法是培养阳光心态。所谓阳光心态,在这几年是属于形象而又时髦的词语。其实它本身不是新词语。在心理说上,其实是具体的认知。大家始终都能通过选择来控制自己对发生的一切的看法。人们始终都能通过选择来控制自己对发生的一切的反应。
突出的问题,就是选择的空间,很多人没有利用足。阳光心态就是积极认知。马绍斌教授回顾自己在一次讲课中,问:什么是积极认知呢?有一位学员答道:遇到问题只往好的方面看。马绍斌认为,遇到问题往坏的方面看,这是片面,但遇到问题往好的方面看,这也是片面。这是一种片面代替另一种片面。其实这是不敢面对事实,自己骗自己。
也有人认为,积极认知就是阿Q精神。这些都不是。何谓“积极”,就是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容易发挥力量。每一个人无论认知多么好,其实还是有提升的空间。工作压力和烦恼既是客观的东西,也是主观的东西。苛求的人产生烦恼容易得不得了,所以切记别自寻烦恼善于让工作更有价值。
烦恼从哪儿来?自找的!某些人对某些事情过于在乎,过于看重,因而导致“心累”。马绍斌教授把“累”字分解成“ 田+系”来进行解析。他说,“累”就是每个人在他很在乎的那个领域当中,把自己死死拴住。在乎某些东西并没有错,但太过于在乎就可能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心累”。
马教授谈到,一个人的心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一件事情不论其发生的概率多少,都投入相同的心力资源去思考的话,很快就会发现心力资源不够用了,这种做法很不“经济”。马绍斌教授认为,“人们对快乐的心理保健价值不足,在现实生活当中感受快乐的能力比较缺乏”正是目前存在的最普遍的、最突出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心理保健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45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巧辨面试官 助你走出职场低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眼看这一年就快过去了,计划跳槽成功的职业人忍不住焦虑起来,不成功又得等到明年了。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明明自己面试的时候与面试官聊得很投机,自己的表现也很不错,...
2025-10-16
女人爱美是天性,但是如果不小心爱过头了的话,带给别人的感受就是一种审美疲劳,不是不美,只是不愿意再去欣赏了。美丽的女孩子,你的旁边可能也有一些人在“虎视眈眈”你...
2025-10-16
人们有时候会对你说:“在你空闲的时候做那件事吧,”但是,实际上这种“空闲”时间是没有的。即使当你躺在游泳池边时,那也是休闲时间,而非空闲时间。大多数成功者就是那...
2025-10-16
音乐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都已对此不再怀疑。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
2025-10-16
职场工作很多大小事情必须要注意,而小细节则是你绝对不可遗漏的大关键。有句英文老话说:恶魔藏在细节里(DevilintheDetails),就是指小细节往往容易让...
2025-10-16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
2025-10-16
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
2025-10-16
以前办公室几个女孩下班后常约着逛街或者做美容,现在一下班大家都回家,半年前办的美容卡花完了,也不打算再续。办公室火药味越来越浓,大家都明哲保身。以前小李常和同事...
2025-10-16
1、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能力。中国的特殊现状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高管,机会够好,但能力未必能够胜任,此时从黄金期跌落下来未必是坏事情,头脑清醒之后,再搏也不迟2、学会...
2025-10-16
情商,在职场的表现用四个字来概括:事在人为。与人相处是需要技巧的,特别是在如今这个讲究团队精神的环境中,职场新人也罢,身处瓶颈尴尬期的高层也好,我们不能保证自己...
2025-10-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