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
2025-10-19
职场之外,你还有自己的生活吗?蓦然回首,才发现,除了工作,我们竟然没有了生活。这是多数职业人的心声。那么,我们为什么允许职业如此侵占我们的心理生活?
职场之外 你还有自己的生活吗?
我们之中的每一位,几乎都在经历着这一切。身边也不乏让我们震撼的见证。我们为什么允许职业如此侵占我们的生活?那一天,在办公室,肖菲突然听到罗佳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了生活。”这句话让她一震,惊起一层鸡皮疙瘩。肖菲绝没想到,好强、不服输、总是干劲十足的罗佳会说出这句话。而这分感受,竟与自己如此相同。
这相同是由每天中午永远不定点吃就的午饭、晚上做不完的方案以及在京沪之间打着“飞的”当天往返之类的节奏构成的。这相同也是由她们的角色决定的,她们都是公司的业务骨干。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都有无以计数的事情等着做。
“你看公司里的小姑娘,天天有时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下班后不是上那儿去玩就是去这儿吃。我的生活里还剩下些什么?!”聚会,推掉。电影、书籍,搁置。年假,作废。而在每一个24小时里,减掉不充分的睡眠,减掉给孩子和家人所尽的少得不能再少的义务,余下时间就只有工作。这几近无边的责任与付出,最终积累成一种情绪:不快乐!
都是“都市苦命人”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样的不快乐!他们戏谑地称自己为“都市苦命人”。这苦命包括:贷款买了大房子没时间享受;办了健身卡没时间锻炼;忍着身体的不适没时间上医院;有漂亮的整体厨柜却大部分时间在餐馆里胡吃海塞些油腻腻的饭菜。工作像大雾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稍无警觉,就变成了全部。具体可见的是时间的缺失,隐形的却是另外一些东西。
35岁的邓妍,刚刚拿下一单漂亮的销售定单,同事们都对她侧目相看。但这兴奋,和此前长达3个月的焦虑相比,极其短暂。“有多少次,我都陷在彻底的绝望里,带着一定要放弃的念头上床,又在第二天起床时,再给自己打一口气。但我付出的是什么呢?”邓妍付出的,甚至无法与他人道出。那是镜子里失去女性润泽的脸;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双腿打开黑暗房间时的寂寞;是每天早起匆匆喝完中药出发、晚上再喝完中药上床的机械。
“我怀疑自己的生活。这是无趣、枯燥、没有温度的生活。”邓妍甚至认为,那些挣到的钱,在无人分享快乐或痛苦的状态里,毫无意义。心理学认为,人最深层、最重要的情感诉求就是亲密关系,没有它,工作取得再高的成就,也无法让自己真正踏实、安定下来。遗憾的是,“我想建立亲密关系,但太麻烦了。” 它甚至比在职场上的竞技还难。
为了逃避这无法面对的孤独,为了自我价值感的满足,我们像上瘾一样,愈发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职场上。
不被接受的“空”和“闲”
“中国夫妇两人都得上班,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做饭。当晚上他们筋疲力尽回家时,在倒在床上睡觉前最高效的做饭方式就是加热速冻饺子。”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投资者对速冻食品行业充满兴趣时如是说。这黑色幽默,表达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在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每个人都认同一件事:不拼命,就被抛弃。但正是如此,职业不仅侵犯着我们的生活,更侵犯着我们的生命。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比这个说法更残酷的是一桩桩被称作“过劳死”的命案,以及一个个没有被称作“过劳死”却被病魔夺走生命的年轻人。年初,我们已经看到34岁就告别世间的时尚杂志编辑、博客名人原晓娟。
现在,湖南卫视的汪涵,这个因幽默而受人喜爱的主持人,消失在大家视野里近两个多月,又出现了。他因为过度劳累,得了肝病(是不是肝硬化?未承认)。一个累成这样的人,却还在为躲不过去的公众期待、看似不可或缺、很有意义的工作而拼命。他的行为,和那时术后休养中还坚持写博客、接受各种采访的原晓娟有什么区别?身体已经不得不用停下、不配合的方式给我们警告了,为什么我们依然认为,“闲”和“空”的状态,是那么的不能接受、没有价值感?是谁把这样的观念凌驾于生命之上?
我们慢慢认同这一切
奥修说,生命最完满的存在,是做我们自己。可惜的是,由于对职业所代表的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同,我们甚至不知道今天的自己,所行所言所拥有的性格,有多少还是出于自己的本性。
当公司高管4年,郑成嘉在最疲惫、最不愉快的时候,常会不自觉地回想没做领导时的自己。她曾是那么自由爽快,爱玩,爱乱开玩笑,敢于仗义执言,最恨逢场作戏。而现在,规则,不,也许是教训,让她日益收敛起真实的自己,甚至从着装上,都能看得出来,休闲、风格化的着装几乎不再穿了,一律由清一色深灰、墨蓝的刻板职业装构成——而这曾是她最恨的。
为了维护领导的尊严,为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一再要求提高的业绩,她变得越来越不苛言笑。甚至在与先生的关系里,她也不自觉地运用着说一不二的强势风格。不仅是先生,连她都觉得,眼前的这个女强人不是她自己。身在其位,当职业角色作如是要求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学会接受。但如果对接受没有警觉,不画一道界线,这些要求就会侵占我们的内心。
“当我们对职业要求过度认同,会把职业的价值观内化到自身,因而波及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中国研究职业枯竭的心理学家许燕教授说,这对关系的伤害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从这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关系里获得支持和能量。
如何设置工作与生活的界线呢?
要搞清楚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我们来做个游戏——
拿一张纸,写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生五样。可以是特别具体的人或事,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名词,随意。然后,你需要每次拿掉一样你认为可以割舍的,即使非常困难,你也要遵守这个规则,到最后,每个人都只剩下一样。
“记者Consuelo的五样:儿子、爱情、快乐、健康;书。第一个被拿掉的是书;第二个,爱情;第三个,快乐;第四个,健康;最后留下的,是儿子。”
“摄影师吴西羽的五样:父母、男朋友、拍片子、住在海边看书、学画。一样一样拿走,最后留下的,是父母。”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一样一样拿掉的时候其实蛮困难的,都是想要的,为什么要拿掉非常重要的其他几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46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职场上应该避免的几种不良心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
2025-10-19
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同事心理之间的是是非非,你得出一个教训就是“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所以,你必须左“挡”右“防”,处处小心,否则栽在同事的手里还一无所知。然...
2025-10-19
挫折心理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心理感受。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
2025-10-19
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得跟一个人似的,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心理拒绝亲密?理由之一:容...
2025-10-19
拥有姣好的外形在当今社会无疑是一种“资本”,但你可曾知道:美丽也会成为职业发展的一种心理负担?最近,一些国外的研究表明,尽管在大多数行业有吸引力的女性具有一定优...
2025-10-19
据有关部门调查估算,全国有心理障碍者佔总人口的10左右,城市中有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而白领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人群。心理科许天红医生为我们提供了多个案例...
2025-10-17
职业侵占生活,正在成为我们的生活之殇。这是转型期社会的集体症状,不分性别,不分阶层,工作第一、生活第二,作为职场潜规则被规定下来。我们之中的每一位,几乎都在经历...
2025-10-17
在求职过程中,若是不懂点应聘技巧、不会推销自己,就很难找到心理机会。有些求职者盲目瞎闯,“铩羽而归”;有的求职者急于求成,甚至对招聘主管阿谀奉承,结果也适得其反...
2025-10-17
根据互动百科网的解释,如今出众的姿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同姿色级别的人所产生的劳资差异也可称作“色差”。“色差”心理现象产生的结果就是相貌出众者比相貌普通者在各...
2025-10-17
2月23日,在呼市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讨会上,多位从事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老师指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与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
2025-1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