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人越多,越不给力

2025-11-05 心理健康
【摘要】:“社会惰化”是普遍现象,集体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三个和尚没水吃”乃人性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在现实生

“社会惰化”是普遍现象,集体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三个和尚没水吃”乃人性

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是鲜活的现象总结。这三个和尚一直被当成“自私自利”的反面典型,但以达谢尔及其后来者的研究结果来看,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无非是普遍的人性,一旦把你我放在他们的境遇中,估计也不会高尚太多。

达谢尔把“群体越大,干活越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社会惰化”效应。心理学家发现,“社会惰化”效应在现实世界中是个普遍现象,即使在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也是如此。统计数据表明,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在中国,自1978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作物的总产量每年递增8%,这一速度是此前26年里平均增幅的两倍半。据说,前苏联工人中曾流传一个笑话:“他们假装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假装在干活。”这个笑话,可谓是“社会惰化”效应的绝佳注脚。

拔河人多力量小

1913年,心理学家达谢尔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了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用力水平。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达谢尔原本估量着,团体的总用力水平怎么着也不能低于个体平均用力水平之和。可实验结果让他大跌眼镜,当一个人独自参加实验时,拉力达到了63千克,随着参加实验的人数越来越多,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水平也越来越小,当两个人成为合作伙伴,一起参加比赛时,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降到59千克;三个人参加时,每个人贡献的平均拉力只有53.3千克;到8个人参加比赛时,每个人平均只贡献了31千克。

  责任分散导致“搭便车”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社会惰化效应的出现呢?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人类是最喜欢追求公平感的物种之一,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会悄悄拿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与他人相比,如果觉得境遇公平,就会继续愉快而努力地工作,如果发现别人干得少、拿得多,自己也会偷偷减少工作量,以“消极怠工”的方式重建公平感。

其二,团队一大,责任容易分散,个人工作与团体成就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得出来。人们就倾向于互相依赖,彼此推诿责任,因为“搭便车”实在是个美差,而人总是趋利避害的。

知道了“人多力量小”的原因,我们自然也就有了应对它的办法。团队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要知道,比较自己与别人的得失是人类的本能,就算你明文禁止员工互相比较工资也没用。如果在你的管理下,懒惰取巧者比踏实勤奋者更能获得优渥的待遇,那你就等着他们“一个赛一个懒”吧,相反,如果你能做到“奖勤罚懒”,相信团队中“社会惰化”效应也会减至最低。

其次,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在团队中的行为能够被鉴别出来,或者其贡献能被单独衡量,或者能在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利益,“社会惰化”现象也会大大减少。比如,一个为特定目标成立的中小型项目小组中存在的“社会惰化”现象,就要远少于冗杂的官僚集体。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3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揭密:从吸烟姿态看男人性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