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识,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外部反应(externalresponse)和内部反应(internalresponse),在行为心理学里,它们被称为外显反应(ov...
2025-01-27
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亲皮肯斯·巴特勒是一个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母亲艾玛是一位虔诚的美南浸信会信徒。可能是因为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得过于严苛,华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对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13岁时,父亲抛弃家庭,母亲卖掉了农场,带着华生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在格林维尔,同学们有意无意地嘲弄来自偏僻乡村的华生,加上早期家庭教育的失当和离异,华生渐渐变得异常敏感,平时情绪低落,学业表现也非常糟糕。因为这种敏感、极端的脆弱特质,他还曾因两次行为过激而被捕,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一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少年时期的华生,可谓苦闷至极。
16岁时,华生按照母亲的期望,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曼大学选修神学,但是不久就转修了哲学。华生在大学期间开始刻苦学习,五年后,获得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他在一所只有一个班级的小学里担任校长。后来,他听说自己过去的哲学教授戈登·摩尔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就写信向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瑞恩尼·哈柏请求免费入学,与此同时,他也请福尔曼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推荐信。不久,芝加哥大学就录取了他。起初,华生师从约翰·杜威学习哲学,后来在心理学家安吉尔的影响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决定转系,师从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兰·安吉尔和生理学家亨利·唐纳森。为了使学业维持下去,华生在芝加哥同时打几份零工,包括看门、在实验室照管白鼠、在宿舍当服务员。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华生于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芝加哥大学教实验心理学,经导师杜威、安吉尔的推荐,担任了学校的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4年,华生和玛丽·伊克斯结婚。1908年,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发来邀请,请他担任实验室主任,还有高薪的许诺,于是他应邀而至。
在霍普金斯大学工作期间,华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颇有建树。1913年,他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个行为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阐明了他的行为心理学观点,这篇论文后来被认为是行为心理学诞生的宣言。1914年,他又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这本书根据1913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前后八次的演讲记录编纂而成,至此,其行为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华生的行为心理学观点很快被年轻的心理学家们所接受,他本人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1918年,华生在航空部队信号部门工作了一年,并在1918年开始对幼儿进行研究——这是以人类婴儿为被试对象的最早尝试。1919年,华生的代表作《行为心理学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他在书内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为心理学理论体系。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华生和他的学生兼助手罗莎莉·雷纳陷入婚外恋。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华生的妻子玛丽假装不舒服,离开后潜入罗莎莉的卧室,发现了华生写给罗莎莉的多封情书。因婚外情的暴露,两人的离婚事件登上了报纸头版。1920年,华生被霍普金斯大学要求辞职,他和玛丽也在1921年离婚。被迫离开学术界的华生,经朋友引荐进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工作。期间,他还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和柯柏同盟学院做过很多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讲座,反响热烈,其代表作《行为心理学》也在1925年出版后多次再版。1946年,华生退休并搬到乡下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农庄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享年80岁。
1878年1月9日,约翰·华生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附近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
1891年,约翰·华生的父亲抛弃家庭,母亲在卖掉农场以后,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来自农村的华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学业表现极差,而且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第二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
1894年,华生进入伏尔曼大学学习哲学,五年后得到文科硕士学位。
在获得硕士学位并从伏尔曼大学毕业以后,在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贝茨堡学院”担任了一年的校长。
1900年,华生以前的哲学导师进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华生因此获得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机会,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继续研究哲学,准备考取哲学博士。但后来逐渐丧失了对哲学的热情,转
入心理学研究,师从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1903年,华生以《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教授实验心理学。当时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内容以构造主义心理学为核心,但他在地下室搭建了额外的实验室来做研究。
1904年,与玛丽·伊克斯结婚。
1908年,华生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心理学教授,并很快担任心理系主任。
同年,华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如何让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的问题,这是华生创建自己心理学理论的契机。
1911年,华生开始在多家心理学期刊杂志担任编辑,长达十多年。
1913年,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914年,华生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在这本书里,他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1915年,华生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
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华生加入美国军队,并在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担任少校。
1918年,华生开始以幼儿为对象进行研究,这是以人类婴幼儿为实验对象的最早尝试。
1919年,华生的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在这本书里,他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1920年,华生进行了后来备受争议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1920年9月,因为与自己的研究生助手罗莎莉·雷纳的桃色丑闻,华生被迫离开霍普金斯大学。
1920年的最后一天,华生与玛丽·伊克斯离婚,并与罗莎莉·雷纳结婚。
1921年,华生进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工作。
1924年,华生成为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副总裁。
1925年,华生的《行为主义》一书出版,这本书通俗生动地讲述了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1930年,华生对自己的《行为主义》进行了再次修订。
1935年,华生的第二任妻子罗莎莉·雷纳去世,享年36岁。
1936年,华生成为威廉·埃斯蒂公司副总裁。
1947年,华生从商界退休,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安度晚年。
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对华生的贡献做出了赞扬,称他的工作是“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
1958年9月25日,华生逝世,享年80岁。在临终的前几年,他烧毁了除自己学术著作外的大量的私人信件和私人文件。
1.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2.人格乃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3.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
4.一切本能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在于引发学习的过程。
5.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6.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我能够抚养刚出生的婴儿,直到他们三四岁,以便于持续地观察他们。
7.每个人都有一个与躯体相分离的独特的灵魂。
8.即便你知道了有关习惯形成的一切现存数据,你仍然无法构成习惯形成的公认理论。
9.长时期地对行为进行密切的观察,是我们对人格作出结论的唯一方法。
10.一个人越是密切地观察人类生活,他就越能得出这样一个观点:看来最有实力的东西恰恰是一个人的主要弱点。
11.意义只是一种告诉个体他正在做什么的方式。
(1)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将刺激(stimulus)和反应(response)两个术语作为他的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他以这两个英文单词的大写首字母“S”和“R”为代表,构建了著名的S-R公式。
华生首先将刺激以及反应进行人体机能化,用抬手臂、尖叫等明显动作,腺体反应、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变化等微小反应,替代传统的高兴、兴奋等模糊词语再通过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S-R公式配对,从而考察人们的刺激与反应有
序组合情况。通过广泛收集人以及社会的S-R配对,为接下来的心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社会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2)遗传本能与环境的关系
华生关于遗传本能的观点,在他的思想早期与晚期存在明显分别。在华生的早期思想中,他并不否认遗传本能的作用,也按照构造心理学的做法,使用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随着华生对于心理学研究客观化的强调,他越来越排斥使用这些词语,也越来越否认遗传本能的作用。到了晚期,华生毫不掩饰地说:“在心理学中再不需要本能的概念了。”由此他提出了他最著名的“一打婴儿”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3)情绪理论
关于情绪,华生认为,情绪只是人类不同的反应类型而已。在身体机能上,不同的情绪只是内脏以及腺体系统不同程度的变化组合,只有现实中的不同刺激与人身上的这些反应类型对应形成有序关系,才能形成我们所知道的本能——华生认为这种对应关系的形成是后天的而非遗传得来的。
并且,他通过广受学术道德非议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证明了这种有序关系建立以及消除的过程。这也从侧面反驳了“遗传的本能作用”的传统观点,更直接否认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法。
(4)言语和思维理论
与传统认为的思维必须以语言为载体不同,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人的一种感觉运动,可以完全脱离言语而存在。华生认为人的思维包括动作、言语、内脏反应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是三者
同时运作来完成思维过程,也可以两两搭配来完成思维过程,还可以是其中单独一部分来完成思维过程。华生在他的著作中直接说:“即使言语过程没有出现,动作和内脏的组织在思维时也是工作的——它表明了,即使我们没有言语,我们仍在用某种方式继续思维过程!”
(5)人格理论
与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荣格的性格心理学不同,华生认为,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情境以及众多习惯系统综合支配的结果。因此,在华生看来,可以通过改变个体所处的环境来改变个体的人格从而重塑个体。以此为基础,华生提出了他关于人格的“环境决定论”的说法,甚至期待在未来出现一种专门靠改变环境来转变“病态人格”的医院。
(6)感觉理论
作为一个极度追求心理学研究客观性的学者,华生将通常心理学家所使用的诸如刺激、反应等感觉术语用“视反应”“痛反应”来代替,从而与情绪理论一起,将传统心理学的感觉理论用人体机能理论代替,并以人体机能反应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上使心理学研究得以客观化。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外显反应和内隐反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按照常识,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外部反应(externalresponse)和内部反应(internalresponse),在行为心理学里,它们被称为外显反应(ov...
2025-01-27
虽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哲学等外部因素,对华生行为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真正促使华生这一理论观点的诞生,则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一内部因素。(1)机能主...
2025-01-27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时代潮流的产物,一经创立就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这也使得行为主义不仅席卷了整个美国,甚至影响到了全球。任何一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都有其符合科学和时代...
2025-01-27
行为心理学者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一种强化练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行为潜力,这种行为潜力具有相对永久性的变化特性。当个体在学习时,习得了一...
2025-01-27
作为后来的行为研究者,斯金纳和华生一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且他的思想更为激进和彻底。在他看来,心理学应该将指明决定特定行为的特定因素定为目标,并进而...
2025-01-27
作为新行为心理学者的阿尔伯特·班杜拉,也是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心理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也被称为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
2025-01-27
斯金纳是新行为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其学习理论和华生的行为心理学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华生认为“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斯金纳则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这一...
2025-01-27
阿德勒,A.(Alfred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年2月7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幼时身体孱弱,长...
2025-01-27
我们人类的基本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幼儿入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要对幼儿进行再一次的观察。以一个哺乳期的婴儿为例,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我...
2025-01-27
与我们相关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另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远隔关系的物体。对于那些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我想提出以下问...
2025-01-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