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弗洛伊德文集(套装共12册)电子书

2025-01-28 心理健康
【摘要】: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
本书非为弗氏所有作品,而是其选集。

卷1《癔症研究》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是其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

卷3《释梦(上)》卷4《释梦(下)》是弗洛伊德一生中得意和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他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和有关梦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讨了梦的实质、释梦的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

卷5《爱情心理学》收录《性学三论》《儿童性理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爱情心理学》《论自恋:导论》《本能及其变化》《压抑》《力比多类型》八篇论文。

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就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诙谐与梦、潜意识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

卷7《精神分析导论》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卷8《精神分析新论》有弗洛伊德自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后的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介绍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

卷9《自我与本我》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有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的修正与补充。

卷10《达. 芬奇的童年回忆》包含《戏剧中的变态人物》《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作家与白日梦》《达?芬奇的童年回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等重要论文。

卷11《图腾与禁忌》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揭示了上帝不是神,而是被后人神化了的人;它说明宗教问题并非神秘不可测,揭开宗教欺骗人的虚幻面纱,人们不难发现其真实本质。

卷12《文明及其缺憾》讲了文明的内涵及其同本能的关系,宗教的本质、演化及其作用;从文明发展与人性的本能之间的联系和对抗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对文明社会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弊端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依据精神分析理论,谈论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本卷还附录《弗洛伊德自传》《〈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目录》、《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英汉人名对照表》、《英汉专业术语对照表》等。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作为深蕴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潜意识心理学说、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灵深层隐秘王国的揭示,不仅为心理学研究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开辟了全新的领域,而且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编简介:

车文博,心理学家、哲学家,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推进心理学元理论的建构和“类心理学”的开拓;突破单一文化心理学知识史或学科史的研究,开创多元文化(东西方文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学科的建构;开拓中国潜意识的哲学心理学研究,中国“给弗洛伊德‘平反’的人”,中国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执教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社会心理学系,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会士,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外籍会员。出版著作、译著7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廖阅鹏NGH授证催眠课程全程录音及讲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