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分散效应亦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如果是单独面对,那么个体责任感会很强。相反,如果是群体面对,那么群体中的个体责任感会降低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的...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该效应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能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针对这一点,心理学家曾做过相关研究,他们用一些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文是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段材料: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因为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一)学校教育
在群体化生活的学校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学校环境信息的暗示,并把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考。教师评价学生常见的概括性表达:“你真棒”“你最近表现很不错,越来越好了”,小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评价,但是高中生就很难了,尤其大学生更难。因为他们更需要细节性评价,也就是会追问:“我什么地方最棒?我哪里优秀?”可见,教育中应用巴纳姆效应进行笼统性评价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效果才能更好。另外,巴纳姆效应还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积极的暗示。例如,某中学生在几次考试失利后变得独来独往、沉默寡言。老师发现后便主动找她谈心:“你平时不爱说话,说明你的内心活动很丰富呀,这是不是有助于你提升写作能力呢。像你这样沉稳内敛的孩子,踏踏实实做事,将来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就的。”学生本以为老师会批评他成绩退步,却没想到老师把他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从这次谈话之后,学生开始变得阳光起来,主动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与同学互帮互助,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他的写作能力提升极大。
(二)人际交往
有这样一位销售员,他并不像人们印象中传统式地做销售,他的话不多,但是他很容易抓住客户。这位销售员很善于观察,然后会对客户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于是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他就会像算命大师一样,说一些能让客户感兴趣的话,这样他很容易和客户调成同一频率,给客户的印象很不错,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我们来看一个实例:他有一次去一个国企做推销,联系人很高傲,几次都让他吃了闭门羹,他没有放弃,终于得到一个拜访的机会。也就是这样一次机会让他了解到对方是一个很讲原则,很严肃的人。于是他对客户说:“顾总,我知道你不喜欢应酬,所以我不会动歪脑筋来争取这个单子,当然你对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要求都很高,你放心,这些我们公司都能办到。”正是那句“我不会动歪脑筋来争取这个单子”打动了客户,客户觉得和他有共同之处。有了第一次的接纳,一来二去合作也就成了。从这个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销售员就像肖曼·巴纳姆一样,说出客户喜欢的一些内容,使得客户慢慢接纳他,进而与之合作。
(三)单位工作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学会运用巴纳姆效应也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一位领导他对下属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你真的很优秀。当他对下属说完这句话,接下来他还会做一些具体的概括,让下属听完非常受用,工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公司新进一位员工,半年之后,该员工依旧不温不火,没有太多的长进。领导笑眯眯地找到他,开口就是:“你真的很优秀”,然后他继续说:“你看你来了才半年,从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熟练运用,当然你有时候还是会出错,但是你能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努力改变自己,你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成绩,但是同事们的关系还不错……”。听了领导那么多肯定的话,下属心里热乎乎的,开始自己和自己较劲,工作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工作成绩可想而知了,领导看在眼里,满意了!
启示一:贴上正面标签
巴纳姆效应看上去似乎就是在忽悠,被算命大师利用,被骗子利用。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给巴纳姆效应贴上正面的标签,让它用正面的暗示去引导别人,它就会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巴纳姆效应就像是工具,它是中性的,关键是看谁在使用,怎么用。
启示二:自己要有定见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和尚救了一只蝎子,蝎子被救后反过来蜇了老和尚一下。旁人就说:“你看看,你还救它,它忘恩负义要害你。”老和尚淡淡一笑说:“它蜇我是它的事儿,我救它是我的事,我从我的良心出发,都没有错。”王阳明说:“致良知”,从我的良知出发,自己觉得值得那就去做,旁人的态度是旁人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都太过在意别人的反应,在意别人的态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事件,难免会有偏颇,过度听信别人,就会成为生活的奴隶,活得就会不舒坦。外人的意见不能不听,否则刚愎自用;但也要有自己的定见,根据自己的良知,融合别人意见中可取的一面,把事情做到最好。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责任分散效应亦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如果是单独面对,那么个体责任感会很强。相反,如果是群体面对,那么群体中的个体责任感会降低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的...
2025-02-06
时钟效应,又称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但当拥有两只表时,反而会对时间准确性判断失去信心的现象。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名词解释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指人们普遍倾向于接受模糊且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个人描述或表述。这种现象源于人们对于自我认同的需求,以及对于...
2025-02-06
南风效应又称“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相处方式可以让人觉得轻松舒适,产生较为良好的正面效应。南风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
2025-02-06
因专家身份而带来宣讲内容权威性增加、可信度、可接受性提高的现象叫名人效应。俄国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
2025-02-06
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这与“拆屋效应”相似,即先提出较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比...
2025-02-06
框架效应是指对于同样的结果,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加以表达,会影响人们决策判断的现象。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例子,假设一种疾病可能会造成...
2025-02-06
互惠效应是指你付出别人所需要的,别人也会给予你所需要的,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感到自己理应给予对等回报的心理现象。康奈尔大学教授丹尼斯雷根做过这样两组实验:...
2025-02-06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
2025-02-06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
2025-01-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