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效应”原指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的现象,现多指一呼百应的社会心理现象。波纹效应本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诸如视频波纹是来自光罩形状...
2025-02-06
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的现象称为“定势效应”。定势一词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烂熟于心。进入考试状态,面对一道“相似”试题,很容易滑进既有的解题思路,最终偏离新试题的解题方向。一般地,“思维定势”的帮凶是重复地训练、强化具体方法,死扣问题细节;“思维定势”的克星是创新思维、重视学科思想、培养学科理念、注重最一般的方法论的学习,减少重复的具体方法的训练。“定势效应”会让学生陷入僵化的思维状态,依赖错误的成功经验,所以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不知不觉就会营造出“追求标准答案”的氛围。学习上,思路有很多种,但考卷的“标准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为了考试能有好成绩,学生总在摸索做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虽然鼓励孩子自由表达,但可能也要面临考卷打叉、考试扣分的心理压力。事实上,考试成绩毕竟只是一时,但却扼杀了孩子运用发散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难以再挽回。
(二)婚恋家庭
在情感交往中,定势效应往往会带来负性影响。例如,天涯何处无芳草,每当陷入感情危机的时候,很多劝分的人都会说类似的话,什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女人多的是”“要一切向前看”等等。这就会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暗示:我能找个更好的,所以现在的感情不要也罢。这样会让一个人丧失理智,从而放弃对现状的客观分析,放弃对感情危机做出努力,进行挽救。然而,现实往往不如想象中畅快,放弃一段感情或是不断更换伴侣并不是找到幸福的密码,结束感情后最重要的事是反思与总结,不断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这也是一段感情最珍贵的价值。还有部分女性深受网络段子荼毒,从而认为男性应该无条件包容自身,所以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没有关系,无所顾忌地讨要对方的偏爱,一再地挑战对方忍耐的底线,最后错失了感情而愧疚懊悔。在感情当中,与我们相伴左右的是具体、真实的人,而非抽象、刻板的人,要用心灵去体察感受对方,不能被偏见左右,也不应沉溺于想象。恋人之间避免定势效应,需要避免出现“你应该”的常态思维,只有降低预期,合理想象,换位思考,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化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农夫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隔壁儿子偷的。之后农夫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眼神的闪炼都像是偷斧子的贼。可不久后,农夫在家中找到了斧子,原来是他没有放在老地方,而是遗忘在某处。找到斧子的农夫再次观察隔壁的儿子,发现他的言行举止都很好,一点偷斧子的模样都没有。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定势效应”,农夫把隔壁儿子定性为小偷,他自然看着就像小偷。就像在年轻人与年长者的交往中,年轻人往往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年长者会认为年轻人经验不足,狂妄浅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该让年龄、性别等外在属性局限了认知,要避免“定势效应”代替我们下判断。
(四)单位工作
什么是职场定势效应?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面容凶恶的人,我们会觉得他必定人缘差,甚至公司招聘面试都不一定能过关;再比如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说的话仿佛更具说服力;工作中习惯了一种复杂的方法,一旦有新的简便的方法出现,即使摆在面前也不容易被重视等等这些都是职场中的定势效应,它在工作中能影响对人的评价、工作效率、晋升可能等等。尽管职场定势中也有好的一面,但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障碍,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职场中如何应对定势效应呢?如果我们能通过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坚定态度、敢于怀疑的大胆精神,也许对突破职场中思维定势的局限性会有所帮助。
启示1:不要道听途说,需用心去感受
很多人对他人的印象都是通过道听途说,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件事而让你给这个人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比如你听到这个人打了小报告,就会觉得他是个爱打小报告的人,并且每次的小报告都会觉得是他打的。只从第一次的印象就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是一种盲目的主观臆断。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接触和看待他人,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在人际关系处理、职场生涯、人生重大决策和紧急事件处理时,也要保持冷静、沉着、睿智的头脑,避免思维定势。
启示2:换个思维方式,海阔天空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很多时候,自身的发展受限,也是因为定势思维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常会在做事之前,就根据以往的判断,觉得完不成这件事,因而放弃了好多发展的机会。事实上,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云的形状一样,有无数种可能的变化。也许我们正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8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波纹效应”原指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的现象,现多指一呼百应的社会心理现象。波纹效应本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诸如视频波纹是来自光罩形状...
2025-02-06
自信法则,亦称杜根定律,指的是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自信的人的现象,即自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杜根认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
2025-02-06
自己人效应,亦称同体效应,是指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以“自己人”的身份加以劝说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当本专业的教师向大学生介绍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025-02-06
延迟满足效应,亦称糖果效应,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对一群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了2块糖,如果你能...
2025-02-06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继行为活动和评价产生影响的现象。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
2025-02-06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持有类似看法和评价的现象。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2025-02-06
适度效应指当信息的难度处于中等程度时,则该信息既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兴趣,又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得到理解。从广义上来讲,适度原则的范围相当宽泛,同时其应用历史也很长,是...
2025-02-06
小心眼的男人,是指那些思维狭窄、心胸狭隘的男性。他们常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漠不关心。这样的男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中难以建立良好的互动,给自己和他人...
2025-02-06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想要放弃。然而,放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如何...
2025-02-06
这是一个心理测试,用来评估你的城府深度。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你的答案,并在每个问题后面记下你的选择。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会如何应对?a)迅速找到解...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