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秘语”一词源于扑克游戏,是指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无意中透露出来的身体语言。在职场中,要认识这些体态语言,才能清晰地读懂同事、老板或客户的心理信息,也让自己免于...
2025-04-04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拿到跟其他乐师一样的报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的根源是一种投机心理,一方面,投机者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想法碰运气;另一方面,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到底出了多少气力往往难以考证,无形中给“搭便车”者提供了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但是,搭便车的人多了,总体效率必然降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出现所谓的“搭便车困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
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72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身陷职场必知的五大体态心理秘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体态秘语”一词源于扑克游戏,是指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无意中透露出来的身体语言。在职场中,要认识这些体态语言,才能清晰地读懂同事、老板或客户的心理信息,也让自己免于...
2025-04-04
“防止路怒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做好自我调节!”针对“路怒症”如何缓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副教授、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王正中建议道。兰州市城运处明确表示将通...
2025-04-04
对于女人的种种假想行为,男人心理实在有苦难言。实际上他们最想背着女人做什么呢?综合归纳起来,其实不外乎以下这些行为,好好看看吧!只是他们想说,男人的确会背着你们...
2025-04-04
女人总是千方百计想了解男人,了解男人最好的方式,不妨多观察一下他的肢体动作。70%的男人心里话都得靠肢体表达!只要仔细观察男人的肢体语言,你就能从他们的动作中了...
2025-04-04
目前,师生恋的例子并不是很罕见,但总的来说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心理学专家指出,恋师情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恋爱心理疾病,对于这些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学生们来说,...
2025-04-04
同事小王是个在办公室里极受欢迎的人。他为人活络,左右逢源,大家也都愿意和他聊,因为他的那句挂在嘴边的“还不错嘛!”的口头禅,在节奏紧张的职场心理中颇有化腐朽为神...
2025-04-04
让老婆“舒服”是当丈夫的一大职责,但是,有不少男人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不懂得妻子的心理需求,又往往做不到点子上。其实,如果男人能经常表现出以下几个举动,就...
2025-04-04
新年已至,每个人心理都希望拥有更多幸福。其实,幸福藏在生活的点滴之处。数条体验幸福的小窃门,送给您当新年礼物吧!1.出门前,给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或甜蜜的亲吻。2...
2025-04-04
大部分人都容易出现坏脾气状况,轻微者是经常对伴侣或亲人不断心理埋怨,更甚的,是出现挑衅性病态行为,目的在于挑起对方的火,跟自己的火共振,直到对方发火,响应自己的...
2025-04-04
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注意区别对待。孩子恶作剧的心理动机有所不同,有的是对家长未满足其要求的报复,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等等。一个星期...
2025-04-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