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于鬼压床不理解,走入迷信的误区,其实鬼压床是一种睡眠障碍,在医学上,“鬼压床”称为梦魇或睡眠瘫痪症。那么鬼压床到底怎么回事?“鬼压床”的表现为在睡梦中...
2025-04-17
对名人的隐私,并非人人都感兴趣;对别人的负面隐私,人们似乎更感兴趣。是否可以这么分析:通过对明星负面隐私的了解,去除明星身上的理想光环,从而看到一个真实有缺陷的现实的人,从对明星的否定中,人们找回了自信。以下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探寻窥探心理的根源:
个人成长的需要
人从娘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他们所未知的。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他们怀着新奇、激动和迷惑开始接触、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导致儿童形成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是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生来就存在对隐私的好奇的,喜欢窥探隐私,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天性。
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
人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以满足被这个群体其他人关注的需要。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别人认可,成绩差的通过做小动作或调皮捣蛋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大多数也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自我保护的需要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所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为了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为自己设置一道防护栏。在潜意识里有两手准备:一是在自己隐私受到威胁时用以威胁他人,二是借鉴别人的过错来完善或提醒自己。
宣泄个人欲望的需要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儿童通过窥探父母隐私来了解自身来历,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欲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破解了父母的全部情感隐私,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将不会过分热衷于别人的隐私。只有那些儿童期窥探欲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的人,到成年期后才会疯狂地窥探别人的隐私。有极少数人,通过窥探别人隐私的过程,来满足一种扭曲、变态的原始欲求,形成了一种变态人格。虽然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评判窥探别人隐私的动机,但确实有人在窥视别人隐私时,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压抑的欲望、憎恨或期待投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性隐私被曝光的人身上,借着别人的身体,依靠自己的想象,在意念上发泄自己的性欲和攻击欲,在心理上得到报复性或胜利的满足。
心理学家说:“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的人,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别人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身的欲望;只要人性还存在着缺陷,窥探隐私的喜好,就永远不会结束。”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83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很多人都对于鬼压床不理解,走入迷信的误区,其实鬼压床是一种睡眠障碍,在医学上,“鬼压床”称为梦魇或睡眠瘫痪症。那么鬼压床到底怎么回事?“鬼压床”的表现为在睡梦中...
2025-04-17
王大叔退休已经几年了,身体也有一些小毛病,血压有点高。不久前,他参加了一家保健品厂商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办得很隆重,会场上彩旗招展,贴满了标语横幅。参加讲座...
2025-04-17
为何我们对曾经遭受的侮辱会刻骨铭心,几十年也挥之不去?为何在政治竞选活动中“抹黑运动”比“形象工程”威力更大?这并不是因为心胸狭窄,而是由于龌龊的事情给人的大脑...
2025-04-17
生活中,常常有人会莫名其妙不让你高兴,情不自禁说刻薄的话。“待人处事挑剔、无情”的人,特别是言语上,总带锯齿。网络里,更是集散一些人很不健康的发泄。有人说刻薄可...
2025-04-17
聪明人也会做出傻事的。这是因为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有时会陷入一个心理暗流,而影响了你我做出的决定。其中一个心理暗流,是价值归因。价值归因指的是我们会根据自己的...
2025-04-17
谈到男女之间的神秘吸引力,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心理学家莫妮卡指出:“挑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挑逗能够帮助男女方尽量突出自己的长处去吸引对方,一则可测试一下双方的感...
2025-04-17
这个世界上有了关系才会有爱,爱需要表达,而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以及对爱的感知方式都不一样。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在下文提及的五个方面中发现对方示爱的秘密。在这之前最好...
2025-04-17
有人说音乐是沟通心灵的一种方式,因为音乐没有国界。心理学家为了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做了一项关于音乐和性格的研究。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么不同音乐的偏好...
2025-04-17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人熟知的经典爱情悲剧:在意大利的维罗纳,贵族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偶然邂逅一见钟情,但是由于双方家族有累世的宿怨,他们的爱情遭到...
2025-04-17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宇之间的一些信息能透露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细节的持久度,以及是否能够做到“实话实说”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琳·克拉森被人们称为...
2025-04-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