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微博控”综合症你逃过了吗

2025-06-01 心理健康
【摘要】:1、自我陶醉变成大人物或做大人物的闺蜜微博仿佛无限扩展了我们的关系网。原来马克思那套理论是对的: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你跟你偶像的联系不再只是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1、自我陶醉 变成大人物或做大人物的闺蜜

微博仿佛无限扩展了我们的关系网。原来马克思那套理论是对的: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你跟你偶像的联系不再只是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终于可以跟他平等交流,你对他发布的消息回帖,所有人都能看见你回帖,他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被你尽受眼底,你终于在芸芸众生的大海中冒出了头,看到了自己的存在。成百上千的人成为你的“粉丝”,你仿佛不再孤单也不再默默无闻。

  2、自我表演 假想一个自我或虚构一个别人

你在微博上的只言片语可被所有人看到!这多么激动人心,多么地让人打鸡血。于是你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公众形象”并时刻担心它遭到破坏。你一边用心秀出精心打扮过的生活细节,一边恐慌别人会否把你不够靓的照片或不愿公开的行踪公诸于众。在这个公开的平台上你一边付出自己私隐一边又想保护它,却也总按捺不住想爆别人料的念头……

3、信息焦虑

听不到以及听太多流行和时尚总让人焦虑,内心强大的人不多,要与众人为伍才温暖。也许你跟我一样是怕“OUT”才开始玩微博,却发现果真气象万千:今天李嘉欣说她怀孕了,明天某地又出了事故,后天某精英又断定房价年底必降……每次转发、回复,信息仿佛自我繁殖,于是你我之间远隔千里却又满满当当,于是你在电脑前呆若木鸡,只有手指在动,仿佛什么都没做,却又日理万机。

  4、表达焦虑

太短小以及太澎湃微博很有黏性——它复制了一套你自身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再简单的语言变成文字也多少要经过大脑加工,因此比起面对面谈话,微博上写的人和看的人其实都要更认真。加上没有表情和语气配合,于是各种情绪似乎都要比平常对话夸张几分。于是在微博上获得的满足不亚于现实中的交流,而变得愤怒和失落仿佛也比现实中更容易——在情绪的澎湃度上,微博是现实人际网络的加强版!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19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火星之旅:硅片心理医生的考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