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吗?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谈,但在同事面前打电话的时候,居然结结巴巴,更不用说在公司例会上汇报工作语无伦次了。其实像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和熟...
2025-06-04
这个问题庄子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庄子·庚桑楚》
这是奥修的释:
如果一个人在街上踩到了一个陌生人的脚,他会很礼貌地道歉,并且加以解释说:“这个地方太挤了。”
如果哥哥踩到了弟弟的脚,他会说声对不起,就这样而已。
如果父母踩到了他小孩的脚,他根本不会说什么。
最好的礼貌就是免于所有的客套,完美的行为就是免于顾虑,完美的智慧就是不计划,完美的爱就是没有任何展示,完美的真诚不提供任何保证。
其原因是:解释表示你并不真实。对方并不是一个陌生人,那么就不需要解释。哥哥只要说声对不起,他接受了那个过失,并没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就这样而已。如果关系更亲密,他们之间有爱,那个爱就够了,不需要什么替代品。
踩到自己为什么不给自己道歉?
爱越少展示的越多。
2
我在咨询工作中使用的一派理论,经常使用「认知」这一概念去理解人的主动行为。换句话说,人所以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无论看上去多么荒谬不可解,都是背后或明显或隐蔽的想法所致。
想法有不同的层次,外显层次的想法当然一目了然,例如:「我就是要气气他」。
你看,家人有亲疏远近,有爱恨情仇。越是亲近的家人,因为朝夕相处,摩擦碰撞,积累负面的情绪和想法的可能性,反而比普通的外人更为高发。赌气也好,怨恨也好,鄙夷也好,疏离也好,失望也好,关系层面的冲突表现到态度层面,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
但真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内在不可见的想法,我们称之为潜在信念。
比如这样一个潜在信念:「我们可能会受到外人的伤害」,就可能导致题目所说的行为。
因为有危险,所以要讨好。举个例子就好说了:就是在一个事实上的危险情境,这种信念直接上升到现实的层面,行动策略可参考一个最近很热的回答:女友被调戏应该怎么办?
我要说的是大学认识的一个混混,大斌。大斌人称“北坊玉麒麟”,北坊一带路边摊大排档老板见了他都得叫声“斌哥”。大斌长得帅,玉麒麟这名字不是白叫的,他女朋友们也极为漂亮,站在一起那就是一对璧人。
有天晚上斌哥和女朋友在外面吃完饭,从个黑灯瞎火的胡同抄近路回家。胡同里七八个小混混对着他女朋友吹口哨。这女人就跟题主提到的女人一样,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必须当面把这口气出了。但大斌就跟没听见一样拽着她继续走。女人暴怒了,骂大斌没种,然后又和这群小混混对骂。小混混们围了过来,但斌哥的女人,什么场面没见过?骂的更凶了。
斌哥这时候发威了——他直接一巴掌把女人扇傻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几位兄弟跟你开玩笑你都听不出来?!”然后斌哥毕恭毕敬的给几位小混混握手道歉,又掏出一包烟来挨个散烟,还拿打火机给一个个点上,浑然不管旁边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女朋友。几个小流氓见过横的,没见过这么怂的,当下也没了主意,斌哥又是作揖道歉的拉着女朋友走了。
当天晚上女朋友肯定是不依不饶,斌哥费了老大劲安慰。后来斌哥给我详细讲解当时的战术思想:
1.真闹大了他能打倒三四个,而且全身而退。但肯定护不住女朋友,那几个人都有刀。所以必须不能打起来,能跑就跑。
2.但是女朋友闹起来了,跑不了了。所以得最快速度说服女朋友——于是他就打了女朋友一巴掌让她住嘴。别的方法都太慢,而且女朋友当时的智商肯定理解不了,最重要的是撒泼的女人群嘲技能太强,得控制住。
3.这一巴掌打完,女朋友肯定不会轻饶了他,所以他必须不能轻饶了这几个小混混。
4.但是胡同里太黑,他看不清那几个人长什么样,所以他凑近了握手道歉,可还是看不清,只能给人再敬烟点火,借着火光挨个看了一遍。
第二天他带着人去找那几个人了。主要目的不是让女朋友出气,而是告诉女朋友,天大的委屈也不用当时就闹起来,回头办法多的是,下次一定不要冲动。虽说是混混,但绝不是弱智,面子重要命更重要,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告诫劝说的效果听说不错。
对于这事的总结,斌哥说:“女人就是能惹麻烦。”
我跟斌哥说:“你是大哥,你能带人去报仇,这要落在我们这些人头上就只能吃亏了。”
斌哥说:“那就吃点小亏,不出事最好。”
如果从表面现象来看,斌哥给了女人一巴掌,给小混混点烟,这态度倒挂得是有点匪夷所思。但仔细想,从那时的条件来看就只能这样。态度差的背后,是真心爱护你;而态度好的背后,是迟早把刀子捅回来。
当然你会认为斌哥是明白人,这样做很明智。因为当时的情况确实凶险。
可是很多人在不危险的情境中,会持有同样的信念,当然是潜在的,未必能上升到意识层面。比如我有天在商场坐电梯,人多气闷,有个小朋友嫌不舒服,一直在大哭要下去。他的妈妈——面红耳赤的一个农村妇女,严厉地捏住他的嘴:「不要哭!哭什么?」横眉怒目地瞪她的孩子,试图用这种凶狠来加重命令的效力。然后,她又有点惊慌地抬起头,看了一圈我们,尴尬和乞怜地笑了笑。
如果做个类比,这位妇女在电梯运行的半分钟内,行动策略和斌哥一模一样:打击亲人,讨好外人。区别只是一个是真危险的情境,一个其实很安全——只是在她的信念中存在风险。这样的信念会导致她情不自禁地惊慌:如果孩子继续哭叫,会不会惹恼旁边的人?会不会遭到敌意?会不会受到指责和攻击?——尽管仔细一想,就算是吧,哭叫声是会让人们不耐烦,可那又怎样?难不成下一步有人就戴上黑手套掏枪?——但是通常来不及向下想。她的想法刚到达前一步,就会立刻促发行动。以后她再形成了习惯,做出反应的速度还会更快。这就是潜在信念影响行为的整个过程。
「老婆,受不了你拖拖拉拉的!赶紧!迟到了他们会不高兴的!」
「宝宝不许哭!在叔叔家要是不听话,叔叔阿姨要生气了!」
「别人问你话要答应!在家装深沉也就算了,在外边就别给我这副死样子,听见没有!」
凡此种种,惊慌失措地生怕惹外人不高兴的,都是源于这种信念。
另外一种潜在信念,可能导致对家人态度不好的,可以叫做「态度有啥用,物质最重要」。
有这种信念的,觉得已经为家人付出不少了。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赚那么多钱就为给你买这个买那个,现在怎么了?我脾气不好不可以吗?在外面装了一天孙子,还让我回家在老婆面前装孙子?
也有知友提到了这样一种信念:「家人安全,不会真的对我生气」。
还有人的信念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以后可以慢慢弥补」。
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号入座。这些信念有时是适应的,有时则弊大于利。比较麻烦的一点是,很多信念内化之后,自己是不自知的。这就是很多人会长期保持着一些外人看来离谱的信念的原因。好在通过内省和交流,还是能让它们慢慢清楚起来。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就好了,随着阅历增长,心智成熟,它们总会越来越适应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21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揭秘“口拙”背后的心理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你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吗?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谈,但在同事面前打电话的时候,居然结结巴巴,更不用说在公司例会上汇报工作语无伦次了。其实像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和熟...
2025-06-04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和大多数作家一样,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拖延症患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检查了8次电子邮件,列出了3张购物清单,在微博上和别人争论了半天...
2025-06-04
你去谈业务,对方会给你提供一杯咖啡,到了午餐时间,你们还可能会选择一家餐厅吃饭,很多人都以为这些仅仅是出于礼貌,或者对商务应酬不理解,会觉得“吃吃喝喝,正事不干...
2025-06-04
进电梯的时候,看到一家三口。可爱的小女孩,两三岁的样子。我走进去站在里面,小女孩迅速移动到妈妈身后。我对小姑娘说:“你好,你几岁了?”她把脸紧紧地贴在妈妈的腿上...
2025-06-04
近年来,收藏热逐渐升温,玩手串、核桃、紫砂壶等文玩的大有人在。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把紫砂壶,看底款好像是清代制壶大师的作品。尽管觉得不可能那么幸运,但我还是付了...
2025-06-04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女性因为不同原因失贞后,心里上总会有一种惧怕的情绪在滋生,这样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焦虑症的发生,而治疗该心理疾病除了要有合理的心...
2025-06-04
孟大爷退休快一年了,家里人发现,他的脾气好像越来越大。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冲着老伴发火,还动不动给儿子打电话“你快回来,这事我办不了了”,让人摸不着头脑。难...
2025-06-04
新年剩下约一个月,不少人将“给自己买个什么礼物”纳入议事日程。对于天生就爱血拼的女人,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目标,但有一样东西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许多女人的“终极目标...
2025-06-04
孤独症儿童不愿与人交流交往是阻碍其融入社会的一块“大石头”,能否搬开这块挡路的“大石头”取决于孤独症儿童本身。如何激发孤独症儿童对与人交往的兴趣是其获得朋友融入...
2025-06-04
北京读者章先生问:我是个直肠子,与人相处总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还有点口无遮拦。最近,大家渐渐开始疏远我。为什么坦率地说出别人的缺点反而令人讨厌呢?武警总...
2025-06-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