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促进老年心理健康的一二三四五原则,对老年人养生保健十分有益。一二三四五原则,即“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
2025-06-10
人到晚年,受临终生命的促动,往往怀有强烈的惧老心理。
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向“不衰”和盼望长寿的冲动,这种冲动愈大惧老心理就愈加强烈。因此,对衰老极度敏感,全神贯注的结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压,形成了种种惧老表现。不妨把几种突出的表现谈一谈:
偏激
表现为两个相反的偏激趋向。一种趋向是以衰老认定自我价值,以点代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朽木无用”。自我评价过低必然引起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以衰老的需要,过高要求别人,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照顾,却忽视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能力和可能性。如此心理落差反过来又激化了偏激,即,由此自暴自弃,产生对他人的抱怨和不满。
疑病
无病亦疑,有病更疑。即使是对一些轻伤小恙也自认为病人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心理紧张,表现为惶惶不安。 疑病使人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他们似乎有一种特殊能力,即一般人不能感觉到的体内变化和体验不到的痛苦他们皆有所感。他们以假设对“疾病”描述得活龙活现。诸如,心脏跳动、胃肠蠕动如何反常、苦不堪言等。这些不良“感觉”往往又成为新的“病态”先兆,使其疑病心理加重。
孤独
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及对他人的不满和抱怨,结果,自我行为约束和自我精神“封锁”加大了与社会的疏远,形成了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矛盾的孤独心理。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惧怕期望落差带来心理冲撞而拒绝与人交往;既行为孤独,性情孤僻又惧怕寂寞,孤傲的态度使人望而生畏,难于接近,与周围人的距离拉大又促使了孤独。
幻想
受衰老促动,惧老和盼望长寿的冲动愈发强烈。于是,以自己的过去及他人的健康在心理描述未来。即以幻想假定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自认、自考和自我陶醉而盲目乐观。比如,爱听他人关于健康的恭维话,一句“你愈来愈年轻了”可让其喜形于色;而一句客观地评价,“你的确老了”却让他极度慌张。然而,陶醉毕竟是暂时的,幻觉体验一过,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衰老恐惧。
怕死
惧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里。为此,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坟场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抑郁
由于晚年是人生的丧失期,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惧而无奈,最终极易造成抑郁。这种抑郁性质顽固,促使其生活兴趣进一步下降,无愉快感。终日感到疲惫,或情绪激惹、动辄发火;或自卑自责、自怨自叹;失眠或嗜睡,思维艰难、做事消极。重者可有自杀倾向和行为。因此,老人们要走出晚年的惧老心理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老人要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即正确对待人生,科学看待生命。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由此,结合自身条件继续服务社会以激发生活热情、体验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对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确对待疾病,有病求医,相信科学,不过分关注生理上的细微变化和片面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通过情绪转移加强人际交往,以消除与社会的疏远,避免自我孤立。辩证地看待衰老,变衰老为紧迫感,促进对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其次,社会、家庭要重视老人的生活,关心老人的健康,不仅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别乎? 因此,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走出惧老心理则是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问题。所谓老有所乐,就是在制造、提供良好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向他们提供、创造积极的精神生存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26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老人保持心理健康五原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促进老年心理健康的一二三四五原则,对老年人养生保健十分有益。一二三四五原则,即“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
2025-06-10
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
2025-06-10
烦躁的人措施: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饮食处方:要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如可多吃花生、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蛋类、菠菜、板栗、葡萄、土豆等,且要吃得清淡一点,...
2025-06-10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易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正常的火是生命动力的来源,当人体受到内火或外火侵袭时,就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
2025-06-10
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又接到一个关于失手伤人的案子。案发原因是双方因为5元钱发生口角,继而酿出悲剧。夏天燥热,情绪很容易激动,发生口角较多,如果能够理智一些,控制...
2025-06-10
美国焦虑症协会在美国《网络医生》网站上提出强迫症症状提示和警告:1、持续非理性的恐惧或者疑虑,通常总是感到要生病或者身上很脏。2、着迷于一种按秩序或以某种特定方...
2025-06-10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们最近有个惊人发现,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天生的。他们通过长达十年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脑的左半球里。他们对上千名...
2025-06-10
如果你看到你的一个朋友,他情绪低落、行为颓唐、精神不振。你上去问他,“为何如此?”他会告诉你,由于碰到一个什么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才会如此。你可能会认为...
2025-06-10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赵劭祎指出,“灰色心理”的发生,源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他说,我国有个35岁现象,即在35岁至45岁之间是“多事之秋”,身体和心...
2025-06-10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
2025-06-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