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探秘:男人“虚”大多是受心理影响

2025-07-16 心理健康
【摘要】:据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把“中年”和“开始衰弱”划上等号。再加上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十男九虚”、“疲劳

据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把“中年”和“开始衰弱”划上等号。再加上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十男九虚”、“疲劳就是肾虚”、“肾虚就要补肾”,使得不少疲于生计的中年人总觉得自己“虚”。为了获得心理安慰,不少人去买补肾的药来吃。那么,到了中年就一定得补肾吗?

  “虚”多是心理压力大造成的

在中医里,“肾”的概念主要是从生理功能的角度来说的,它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组织、器官,起着为生命活动提供“元气”、“原动力”的作用。“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肾虚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脑子反应慢、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腿发软等。这些也都是中年人常见的症状。但中年人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多是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肾虚。因此这些患者是不需补肾治疗的。

  补肾有很多误区

有很多人根本没必要去补肾,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如果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对身体无益,还会破坏人体内各脏器的阴阳平衡,加重病情。因此,有人认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补肾”的观点是错误的。此外,肾虚也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如果该补“阴虚”的时候补了“阳虚”,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注意保护肾气

保护肾气的要领有3点首先,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强壮筋骨,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其次,性生活要适度,不可放纵;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肾气的重要保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护肾气,无论吃多少补肾的药,效果也不会好。中医常讲“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常吃的食品中就有补肾的功能,比如,猪腰花、牡蛎、核桃。猪腰花和牡蛎含有大量的锌,对补肾很有好处。当然,如果怀疑自己肾虚,还需要专家的最后确诊方能开始药补,这是最为保险的方法了。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55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六大方法培养你的愉悦情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